第864章天下归齐
天授三年(公元1717年)六月初二日,内阁借鉴大不列颠王国(kingdomofgreatbritain)《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国会法》及西欧诸国不成文宪法,结合本国国情,正式颁布大齐宪法。
《大齐及朝鲜联合王国宪法》
内容概括如下:
一、大齐皇帝统治大齐及朝鲜联合王国,万世一系,永受尊戴。
二、皇帝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新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用人之权,操之议院,而大臣辅弼之,皇帝不得干预。
······
相比广德十八年颁布的旧宪法,该版宪法对公民的权利义务有了更详细的规定:
一、公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政府公务人员及议员。
二、公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公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四、公民之合法财产及居住,不得加以侵扰。
······
历经三代人努力,百万生灵涂炭,齐国终于涅槃重生,完成了从极圈向宪政的转变。
刘招孙时代的独裁秦制一去不复返,近代文明的曙光照亮这片土地。
君主立宪制成为所有人的选择,用康光绪的话来说: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将律令付诸实施;政府权力只是手段,法令本身才是目的。”
如今康首相张口便是民权自由,俨然化身资深法学家,令人耳目一新。
在宪政时代,无论是天授女皇还是首相大人,所有统治者都将依赖高于自己并且作为其存在的法令,否则就可能成为独夫民贼,就会站到兆亿公民的对立面,最终像刘无忌那样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会写下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太祖时代的极圈主义到广德皇帝的改良主义,再到天授女皇的虚君主义,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大齐,只有君主立宪才能发展大齐,只有君主立宪才能强盛大齐。
~~~~~~~~~~~
天授三年十二月一日,内政部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是大齐第一次全面人口普查,意义自然重大。
内政部以1717年12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始,截止天授四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统计全国39个省,573个州,5844个县人口,获知齐国全国总人口为370536875人。
三亿七千万人还未包括长期居住在大齐的外国人士。
换句话说,齐国人口已经接近三亿八千万,而且还在以每年百分之二的速度快速增长。
天心城的学者们将人口爆炸式增长归功于欧洲商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增长,以及众多农作物的传入,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
此外,生活条件的改善、医学的进步,政治的稳定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当然,最重要原因的还是,广德皇帝和他的继位者对极圈主义的扬弃,还政于民,改变了亿万百姓的悲惨命运。
当牛马不再为牛马,自然就会恢复繁殖的本能。
短短的七十年间,齐国人口从太祖时代的不足一亿人,暴涨到现在的三亿七千万人。
当然,在此过程中,大齐的版图缩水了近五成。
大齐从武定初年的横跨亚欧非大陆的超级帝国,退缩到现在的南北三十九省,海外如澳洲、日本尽数放弃。
大齐皇帝也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变成了虚君制度下的吉祥物。
历史,总要不断进步。
~~~~~~~~~~
天授四年(1718年)八月初八日,平壤士人宋中鸭上疏列出身份制度的三大弊端,恳请内阁立即废除。
三大弊端分别为:
一、个人私密泄露:身份制度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如果普通人的个人信息被贼人使用,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二、不利于言论自由:可能会限制言论自由。身份路引制度的实行,可能会让人们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论会被追踪或受到惩罚而不敢自由发表意见。他以自己为例,因王京(平壤)十多年前曾发生过叛乱,作为王京人士,每次来到关内,他都会受到不必要的盘查。
三、增加政府开支:身份制度须建立法令和笔架库,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容易造成冗官冗员。
建言呈上,女皇御览后,欣然道:
“宋中鸭一语中的,朝鲜人也是明事理的。任何皇帝或政府都不能拥有无限或不受限制的权力,否则就会侵夺公民权力。”
女皇想到了她的爷爷,她的兄长。
在这些独夫民贼的不懈“努力”下,大齐如一架狂飙突进的战车,肆意碾压过那些沉醉于“恢复汉唐荣光”“为了大齐”等虚无缥缈的宏大叙事的人们。
后者化为牛马,终身受尽苦难。
八月三十日,内阁宣布废除身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