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鞋文化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鞋子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人类的生活以及文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研究鞋文化,对于提高人类今天的审美观念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鞋子是人类服饰之一,在古代被泛称为“足衣”,也就是脚穿的衣服。鞋子的产生以及品种、款式的发展,对推动人类服饰改革、发展以及提高社会文明和生活质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鞋文化专家研究认为:鞋子最早产生于旧石器时代;那时,鞋子的主要功能仅仅是保护人类的脚,同时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文明的提高,鞋子不再是仅注重实用,它不仅随着人类的审美观念不断地变革,而且还反映人们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状况,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鞋子的生产工艺也不同。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鞋子的款式、品种,去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社会阶层等级、社会民风民俗等。
其次,鞋子本身作为人类服饰之一,除了具有保护功能外,还起着美化人体的作用,因此从艺术的角度看,鞋子也是一种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第三,从文化科学的角度看,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鞋子的款式、品种、材质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程度及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民风民俗是相联系的,因此鞋子也浓缩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的缩影。
综上所述,鞋文化是和历史学、民俗学,工艺学、美学、考古学等学科紧密相连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其服饰上的一种体现。
中国鞋子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粗到精的过程,历史十分悠久。从古到今,创造众多,不仅样式多彩,而且在造型、色彩、技巧上部有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有必要对我国鞋文化史进行探索和总结: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以各种简单的石制工具捕获动物。在得到动物后,就带到自己的洞穴里,“食其肉而用其皮”,这就是历史上“茹毛饮血”、“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猿人时期、为了不受外界的气候条件以及地面条件的影响和威胁,他们不仅制作兽皮衣来抵御风寒,并且知道用兽皮来保护脚,就是用兽皮简单地将脚裹住,达到不受冻.不被刺伤的目的。
在古代,人们习惯地把服饰分为首衣、上衣、下衣和足衣,在这里则专门介绍足衣。
所谓足衣,也就是古代人对鞋子和袜子的总称。而最早的足衣实际上是鞋文化专家根据人类进化史而推测的一种兽皮袜。据鞋文化专家研究,人类的进化史必定是经历过赤足的时期,后来随着文明的提高才发明了鞋子;并猜想最原始的鞋子也许就是用兽皮制作的,还推测在这种原始鞋最早出现在比较寒冷的地区,是由当时的原始人先用石刀将整块的兽皮分割成符合脚型的小块皮,然后再用野生藤皮将其包扎在脚上,形成了一种兽皮袜,这就是最早的“足衣”,也是最古老的原始鞋,已经有数万年以上的历史。
对于鞋文化专家所猜测的这种用兽皮简易制成的原始鞋,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是相信的。尽管全世界虽然至今并未发现这种“原始鞋”的实物,但在中国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有反映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所穿兽皮制作的靴鞋的形象,这不仅旁证了鞋文化专家的猜测,而且也揭示了中国有可能是原始鞋的发明鼻祖,同时也为人们研究中国远古时期的生活文化史,提供了生动而翔实的文物资料。
事实上,根据全世界现有的出土文物资料来分些研究,中国的鞋文化的历史的确早于各国。值得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是:上个世纪的1973年秋,在我国青诲大通县孙家寨一座被考古专家鉴定的属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氏族时期的一件陶器,上面一人.足上已穿鞋,而且鞋尖上翘。
鞋尖上翘,我们姑且称之为鞋翘,是中国古代鞋子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有史料记载,中国鞋文化中鞋翘的形式始于石器时代,而从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推测,则鞋翘的形式起源时期还可提前。
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据测定,其具体年代为五千或五千八百年前,约相当于中国传说中炎帝到黄帝时代,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那么,当时的原始人是如何从所穿的原始鞋,也就是从所穿的兽皮袜逐步过渡到正规鞋子的呢?当时的原始人所穿的鞋究竟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呢?其制作工艺以及工艺流程又是什么呢?是不是最初的正规鞋也是用兽皮制作的呢?鞋文化专家至今也没有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鞋文化专家告诉人们不少有关鞋子的知识:
鞋文化专家说,尽管鞋子的称谓究竟始于何时,人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根据现有的文史资料来看,春秋时期就有鞋子的叫法,而且对鞋子的叫法很多,有的称之为履,比如削足适履的成语就出自于春秋时期;有的称之为屐;有的称之为舄;有的称之为靴;有的称之为鞋,比如草鞋。
而汉朝时期除了对草鞋外,对鞋子的称谓统一叫履。履在古汉语中本为动词,是“践”、“踩”或“穿鞋”的意思,但称鞋为履后,履也就有了名词的属性。汉朝时期的履的种类繁多,以质料来分,有布帛,草葛和皮甲三种。布帛履是以丝、麻、绫、绸等织物制成的履。草葛履是以蒲草为原料,经碾搓编织而成的鞋子。皮甲履有生皮和熟皮之分,以生皮制成的称革踏,以熟皮制成的称革千。
中国古代鞋子的款式都是鞋头上翘,称之“翘头履”。到隋唐时代,翘头履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科为履面,其履底薄,履帮浅,较轻巧便利,翘头做成风头、虎头等,生动逼真。此外还有重台履、高墙履.勾履、芴头履等名称。
所谓屐,是一种鞋底装有双齿的鞋于,它主要是以木料为主,称木屐。木屐是由面、系.齿三个部分组成。面即为鞋面,鞋面上系有鞋带,称系,而齿位铁质的,装在屐的底部前后,呈直竖式。
汉朝末年,女子出嫁多穿木屐,屐上彩画十分美观。晋朝,有一种木屐,面、帮、齿全部用整块木头制成,帮代替了原来的系。还有—种,它的双齿可以任意拆卸;据说,这种木屐为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创,称谢公屐,为登山旅游时穿用,可以在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以便保持人体平衡。
所谓舄,是一种加有木底片用五彩带系之的鞋子。在古代的诸鞋中,以舄为贵。舄的穿着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用,而履随时可用。舄是双底,木制或注蜡,以防潮湿。周代君王之舄为白、黑、赤三种颜色,其赤为上服,其次是白舄与黑舄;而王后为赤、青、紫三色,以紫色为上服,其次是青舄和赤舄,在隆重的庆典,君王穿赤舄,王后穿紫舄,舄的材料是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