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郡内有宅邸,装潢得与京城晏府无一二差别,但晏城懒得挪动步伐搬家,在寺庙,他能蹭各路经学博士的课,能向他们请教,虽然也会有学子向他请教。问题有些棘手,好在顺利解决,也得了博士们的赞许,头上的虚名稳稳当当。
拜佛,人去了三次就直呼累,哪怕系统再怎么催促,晏城也不肯挪窝半步,他还担忧着系统下一步会如何操作。
不去拜佛的第二日,主持派人来询问,得知原因,修缮西厢房,捧入女相菩萨,供学子参拜。菩萨堂离晏城不远,走几步路就抵达,奈何晏城人懒,也不愿求神拜佛,他对神佛的态度很肤浅,只要有用就是好神。
不信神佛,也不持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也不打算给惨死妇孺烧纸钱,这事有殷寺正操劳,晏城便捧着儒经,宅在堂屋里。
系统所有考量、所有计划都拜倒在晏城的懒性子上,它有些闷闷,不知该如何劝这人出“闺房”。
好在晏城也没忘自己御史职责,走出佛寺,以脚丈量长沙郡,离郡城入乡里,借眼、借耳去听布衣百姓的低声私语。
他们不敢高声语,恐惊高坐明堂的父母官,所有苦难都压抑在心头。
晏城脱下自己那身锦袍,换上沾了灰尘、略有破旧的粗衣麻布,带上钱维季,牵驴踏出长沙郡。
秋日已过,冬日早临,乡野之间不见庄稼,只有火烧秸秆留下的草木灰,滋养土地。
虽是冬日,但农户没有闲下去。
长沙郡的冬日少有大雪倾盖,河流不结冰,山林不难走,农户不像北方那般一入冬日就被困在堂屋里。
他们收集杂草晾晒成干草,为家畜搭建暖和的棚子,好让它们过冬;又买了些盐,涂抹在猪肉条上,以干草炭火熏烧,制成冬日拌饭的烟熏腊肉;或是取些茄子、豆角与干野菜,腌渍成咸菜,好拌淡粥。
有些农户会买些猪肉、猪血与豆腐,切碎混成泥,揉搓成椭圆形,放在干草制成席子上,供冬日漫长的光照晒;或是从江流中捕捞草鱼,只取鱼肉,切碎成鱼泥,制成梭形的草鱼丸子,作为新年贺岁的佳肴。
如若有辣椒,农户们会在剁碎,混着盐,腌渍成剁辣椒,可以拌粥、拌饭、拌米线。
若不亲自下乡,晏城还不知长沙郡有这般多的美食,它们也不全是辣味。
早起时,人们要么一碗米线,要么一碗米饭,填饱肚子再去劳动。晏城入乡随俗,跟着点了碗米线,一碗木耳粉或是炸过的豆腐粉,皆算美味,一日心情俱佳,连出门都不觉困累。
巡观整个长沙郡,晏城从百姓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入手,从农户问题入手。秋税刚交,他想了解秋税的征收情况,有无苛捐杂税,有无虚报名头;贵族地主有没强夺兼并农户土地,官员有无从旁协助贵族地主,使得流民与佃户过多。
盛朝目前主要赋役制度是租庸调,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均田制一旦遭到破坏,王朝的财政便得不了保障。
荆州是鱼米之乡,此地农业经济繁荣,多是租税,也就是土地税,与江南以庸税为主的情况不同。
晏城也就关注那些强夺土地、兼并国有土地的问题,注意那些贵族地主,偶尔巡视开荒的田地,看看记在谁名下。
只是土地兼并是常态,晏城难以抵挡历史的推行,均田制总会有崩溃的一日。封建社会土地国家分配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土地私有化仍会出现。到那时,盛朝便需要推行两税制,以资产为宗,去掉繁琐的三种税制,统一征收,减少过程的混乱与官员剥削。
两税制的变革,需到后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才算收尾。
真正的土地国有,还得要生产力发展到更高程度,国家以共产为主,以人民为主。
翻阅过地方衙门交来的税收账目,晏城不关心庸税,也不关心长沙郡交了多少特色产品折纳税收。他多看租税,交由京城的那部分税,庸税多是留给地方支用。
钱维季跟随一旁,多起辅助作用,跟个师爷一般,背诵当地豪强的名字,计算衙门账目的数字,避免假账坏账。
可惜两人都不是会计出身,晏城边翻看,边向派来的能人学习,学着怎么管理一地,都是现学现卖。
衙门牢狱里少有犯人,哪怕有人犯事,也不是晏城该管的领域。他最多在一旁观看,防止地方官员以权谋私,以权欺压百姓。
晏城很少出声,清官难判家务事,他对别人家的情况还不如当地官员了解,不去干涉。偶尔也会堵住钱维季愤怒的嘴,晏城对这个还学不会闭嘴、敢于伸张正义的辅助搭子有些无奈。
巡按御史,说得好听是钦差大臣,说得好听是代表天子巡视四方,可以不奏请天子,直斩罪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