餉银案就此结案。
可那丟失的二十万贯餉银,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餉银去了哪里,那些黑衣人是谁,冯木想用餉银做什么——隨著冯木的死去,再也无人知晓。
看著卷宗上的结案二字,刘树义轻轻摇了摇头。
如果是他来调查此案,不查明餉银最终的去处,他绝对不会让此案完结。
更別说,此案看似线索与证据充分,合情合理。
可实际上,在刘树义眼里,全是问题。
比如,冯木既然都已经决定要偷盗餉银,那就必然知晓朝廷可能会查到他。
他既然准备的那般充分,能神不知鬼不觉盗走餉银,岂会想不到牌位与信件,可能会导致他暴露?
即便他捨不得恩人杨文乾的信件与牌位,不愿將其销毁,也至少该將其藏到外面,待他恢復自由后,再將其取回。
岂会明知有人会怀疑自己,会来搜查,还將这能够让他暴露的铁证留在宅邸?
再比如,卷宗里说冯木的下属招了,说冯木收买了他们。
可冯木具体怎么收买的,卷宗里並没有提及。
是当时审讯的人没有在意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还是说每个人说的都不同?
若是每个人说的都不同,是冯木如此有耐心,对百余人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收买计划呢,还是说..这些人是被严刑逼供,最终受不了折磨被迫认罪,因他们就没有被收买,所以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呢?
刘树义不知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会隨便怀疑查案的三司同僚。
但身为三司刑狱体系的人,在书写卷宗时,就该方方面面都写的细致完整,如这种缺少收买细节的卷宗,在刘树义眼里,便与废纸没什么区別了。
若是刘树义负责的案子,他手下的人这样书写卷宗,他绝对会打回去让对方重写,若再写不好,直接严惩换人。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態度问题。
当然,这份餉银案的卷宗如此书写,究竟是態度不端,还是故意为之——那就不確定了。
而在这卷宗里,刘树义也找到了兄长刘树忠的名字。
且找到了刘树忠立功的地方。
大理寺正任兴去搜查冯木宅邸时,起初並没有搜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最后在冯木书房里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的人—就是刘树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刘树忠,暗格或许永远不会被发现,冯木与杨文乾的关係,也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知晓。
所以,刘树忠能发现暗格,找到牌位与信件,功劳很大。
因此,只是流外官的刘树忠,得以被写进了卷宗之內,且在之后论功行赏时,破例得到了提拔。
这本没什么问题,若刘树义在查案途中,有人能帮自己发现关键线索,自己也会重用並且提拔对方—
可是,刘树义知晓刘树忠有后悔之事。
且通过他的推断,让刘树忠无比后悔的事情,就在餉银案后—那刘树忠所立的功劳,就值得深思了。
刘树忠发现暗格,无论是因为运气好,还是观察敏锐,都不影响他直接推动了餉银案向真相的靠拢,可以说功劳之大,仅比发现冯木行踪异常,怀疑冯木进而去搜查的任兴低一些。
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成绩,刘树忠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隱瞒自己的弟弟。
可刘树忠就是隱瞒了。
所以,这是否意味著——刘树忠发现暗格之事,存在问题?
暗格不是刘树忠发现的?刘树忠强占了其他人的功劳?
还是说·暗格后面的牌位与信件有问题?
亦或者,还有其他的,自己暂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刘树义神色闪烁,双眼又一遍扫过卷宗。
片刻后—
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將卷宗合拢。
赵锋见刘树义终於看完了卷宗,这才小声问道:“刘郎中,如何?”
赵文忠听到赵锋的话,虽然不明白刘树义为何突然要找餉银案的卷宗,但也好奇的看向刘树义。
然后,他就见刘树义看向他,道:“赵评事,不知你是否知晓,家兄立功后,是谁为家兄请功,提拔的家兄?”
“这——”
赵文忠愣了一下,他完全没想到刘树义会问这样的问题。
他忍不住道:“刘郎中问及此事,难道此事有什么问题?”
刘树义自然不会告知赵文忠实情,他只是轻笑道:“家兄失踪快两年了,本官最近每晚都会梦见家兄,突然发现,我以前对家兄竞是那样忽视,所以现在—我想多了解下家兄的过去,弥补心中的愧疚。”
赵文忠这才恍然,他说道:“因刘评事是在任少卿搜查冯府时,发现的暗格,帮助任少卿发现了冯木的问题,所以任少卿对刘评事很是看好,在案子结束后,任少卿多次称讚刘评事,也是他破例让刘评事晋升,补缺评事之位。“
任少卿——
刘树义眸光闪烁,赵文忠所说的任少卿,就是当时查案的大理寺正任兴,因任兴在餉银案里立下主功,所以餉银案结束后,任兴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少卿。
所以,任兴就是刘树忠晋升的贵人?
那任兴会提拔刘树忠,真的是因为刘树忠帮了他大忙,还是说—其他原因?
刘树义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个猜测,刘树忠在大理寺的异常行为,可能是有人在控制他,不让他与其他人亲近—
如果真的是这个可能,那这个人—会是任兴吗?
他指尖轻轻摩挲著卷宗,道:“不知任少卿与家兄平时关係如何?”
赵文忠想了想,道:“任少卿是四品重臣,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平时一个月都未必能和任少卿说一句话——所以关係谈不上好坏吧?“
“不过想来刘评事在任少卿心里的地位,肯定与我们不同,毕竞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
刘树义总结了下赵文忠的意思——所有人都认为刘树忠在任兴心里地位不低,但实际上,两人在餉银案之后,基本上没有交集。
为何会这样?
不希望被其他人看见两人关係亲近?
还是说,任兴对刘树忠的提拔,真的就是公事公办,事后对刘树忠並无特殊看待?
刘树义摇了摇头,越发觉得刘树忠周围就好似蒙了一层薄雾,明明与前身共同生活这么久,可自己却全然感受不到一点熟悉之感。
反倒是有一种连对方长相,都越来越模糊的感觉。
看来刘树忠不止是无端消失十分诡异,连他的晋升,乃至之后两年的行为,也都很是诡异。
而想要破解刘树忠的诡异,明白刘树忠究竟在这个案子里,是什么角色,究竟做了什么,又究竞为何会如此后悔——只有一个办法。
重查餉银案!
可餉银案已经结案,且有上千人因此丧命或流放,查案的人员也有数百之眾,更是有三司长官这样的重臣参与—
自己一个五品的刑部郎中,凭什么重查?
谁会愿意配合自己?
谁又会希望他们结束的案子,被查出问题?
此案有那么多人丧生,可不是一个小案,若真的被自己查出问题,谁能担当得起?
一旦自己想要重查的消息传出,估计第一时间,这些人就会出现阻挡。
哪怕当年的三司长官,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被替换了,可人虽下去了,势力与影响还在。
更別说如任兴这样的人,还仍在关键位置上。
但凡自己敢冒头,刘树义相信,自己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什么叫打压与针对。
可不查?
他如何知道刘树忠的问题?不知道刘树忠的问题,如何规避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
当年五品的韩熙帮不了刘树忠,一旦危机降临,五品的自己绝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他如何能放任不管?
餉银案,他必须得重查!
而且必须得让其他人不敢阻拦!
刘树义盯著手中的卷宗,心思百转。
忽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抓著卷宗,便直接向外走去。
陆阳元连忙跟了上去,道:“刘郎中,你这是?”
“备马,本官要见陛下。”
餉银案干係甚大,很多都是他目前得罪不起的人,故此——他只能给自己找一个其他人也不敢得罪的靠山。
只是李世民也未必会同意他无端调查已经结束的案子。
所以,得想一想如何忽悠李世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