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径直来到府衙,拿出早就写好的书信一封,交给了守门的衙役。【全文字阅读】</p>
片刻,衙役出来告诉她,吴校正今日沐休,又将书信还给了她。</p>
她有些失望,只好又坐上马车,返回京郊。</p>
到了京郊已是午时,她心事重重,走回住处,却见吴兆言正端坐在院落中。</p>
“月然姐姐,你去了哪里?”</p>
吴兆言见她回来,连忙起身,关切之情溢于言表。</p>
沈月然抬眼看他。</p>
“出去走走。”</p>
她不动声色,“怎么,校正大人有事?”</p>
吴兆言道,“我昨个儿无意中从殓尸房那边瞧见了近来的竹简,发现一张竹简上面有你的名字,才知道一直与你一同居住的小丫头死了,所以今个儿一大早就赶了来,一直等到现在。”</p>
沈月然再次看他。</p>
身子微微前倾,嘴唇微微干裂,眼中全是焦急。</p>
原来,如他一般肤浅、势利之人,一旦动了心,也会流露出真情。</p>
那么——</p>
她垂下眼眸,他的真情,便是她的武器。</p>
她翩然转身,丢下一个无比哀怨的“哦”。</p>
吴兆言跟着她走进里屋,沈月然坐在桌几旁,暗自垂泪。</p>
只见她瘦弱的双肩如同秋日里犹挂在树枝上的枯叶,瑟瑟发抖。</p>
吴兆言提了提双手,最终还是放下了。</p>
他双手负后,长叹一声,“月然姐姐莫要太伤心。与自个儿相处许久的姐妹突然离去,的确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不过,人死不能复生,你再难过也是无济于事。”</p>
他在她身后踱步。</p>
“要不,你不要住在这里了!这里又小又窄,又死过人,太不吉利。你一个人住在这里,时常想起往事,更是伤心。月然姐姐,不如你搬去城北,与姐姐他们一起住如何?”他提议道。</p>
“姐姐那边你不用担心,有我,她不敢说什么。”</p>
“婶母奶奶那边更是不用担心,有我,让娘亲去说说就是。婶母奶奶年事已高,平日里只在庭院里晒晒太***本管不了那么多。你只是一个人搬进去,与她而言没什么关系。”</p>
“你这边有个饼铺,到了城北那边一样可以再起个炉灶。城北那里也有个集市,平日里来往的人不少,不用担心不如这里的生意好。”</p>
……</p>
吴兆言絮絮叨叨,兀自计划着,盘算着。</p>
沈月然暗自冷笑。</p>
这会儿吴兆言居然提议她搬去城北,岂不是自打嘴巴?!</p>
当初,是谁说出“四人住得下,三人更容得下”的话?!</p>
当初她是一个人,如今还是一个人。当初婶母奶奶那边住得下,如今也住得下。</p>
一切都没有变,变的只是吴兆言的心。</p>
她凄凄楚楚,抬起眼皮。</p>
“有劳校正大人好意,不过月然怕是不能过去。”</p>
“为何?”吴兆言问道。</p>
她说的是“不能”,而不是“不愿”,他当然要问个明白。</p>
沈月然转过身去,背对着他,一只手抵在额角,支支吾吾。</p>
“因、因为月然不舍得离开京郊,在这里待得久了,生了感情。”</p>
吴兆言摇头笑道,“你啊,就是感情用事!当初你在文池住了那些年,不照样离开了。如今只是在京郊住了一年,又生出不舍来?再不舍,这里也不是你的家啊,与哥哥嫂嫂住在一起,不比住在外面强?”</p>
吴兆言说得有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