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翦商(出书版) > 翦商(出书版) 第25节

翦商(出书版) 第25节(2 / 2)

而且,普通人不能把占卜内容用文字刻写在甲骨上。殷墟发现的 甲骨卜辞,绝大多数都是历代商王的,只在武丁时期有极少数的王 子卜辞。这可能是商人的一种宗教观念,认为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可 以传达给诸神,是人神沟通的唯一通道,所以严禁王之外的人采用。 商朝分封在外地的重要侯国,如盘龙城和老牛坡,都没有发现刻字 的占卜甲骨。

周昌还想尽办法搜罗来自商朝境内的人,以获取和利用商朝上层 的占卜通神技术。《史记o周本纪》说,文王礼贤下士,为了接待外 来的有才之人,经常到中午还顾不上吃饭,所以从商朝投奔他的人逐 渐多了起来,有太颠、阂天、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甚至远 在孤竹(据说是辽西)的伯夷和叔齐兄弟也来到了周原。不过,这些 人的身份来历大都不可考,只有辛甲大夫可能是商人——因其名字中 有天干,这是商人的起名习俗,但连用两个天干的也很少见。

周族首领的四合院

文王宅院位于岐山脚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北侧,编 号为凤雏村甲组建筑基址。院落坐北朝南,东西宽32.5米,南北长 45米,总面积1469平方米,相当于三个并列的标准篮球场。有三排 房屋、两进庭院和东西厢房,围拢成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大门外有一 堵影壁。7

整个院落为夯土木结构,夯土台基厚约1.3*,墙壁厚0.6—1米, 屋顶楝条上铺紧密的芦苇捆束,再抹泥构成屋顶。所有地板、墙面和 屋顶都涂抹了 1厘米厚的白灰砂浆,室内墙面的白灰比例略高,呈发

凤雏村甲组基址平面图及复原解剖图

白的浅黄色。影壁上不仅涂白灰砂浆,可能还有绘画。

南面第一排是门房,住着负责迎宾和警卫的人员。左右门房之间 的门道宽3米,勉强可以通行一辆马车,但考虑到大门外的影壁,应 该极少有马车入院。

进了大门是前院(报告称为“中院”),两侧是厢房,院内三座台 阶通往正厅大殿。正厅跨度较大,不分间,内部有两排木柱支撑屋顶。 这是族长平日议事和接见宾客的场所,周族的很多大事都是在这里谋 划的。

正厅朝南的一面可能没有墙,只有木柱,构成一面敞厅,来人稍 多时,可以聚集在前院,听族长站在檐下讲话。正厅后面,一条过廊 分割开东西两个小院,北房(后室)和东西厢房围拢起小院,这是族 长家眷们的起居场所。

院落的东西两面是两排厢房,各有八间,进深都是2.6米,宽度 略有区别,使用面积在11—16平方米之间,不算大。两间厨房都在 东厢房,一间在从南数第三间,面对前院,一间在从北数第二间,面 对东小院,厨房内各有一个宽约1米的灶坑。

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有探出的屋檐,有专门的擎檐柱支撑,檐下用 小石子铺成散水面,防止雨水冲刷地面。

正厅是公务议事的场所,主人家平时起居主要在东西厢房内。除 了正面大门,门房和东西厢房之间也各有一座小门,方便家人低调进 出院落。

前院和东小院内有下水管道通往院外,以便排出雨水。前院用套 接的六节陶制排水管,穿过东门房地下到院外;东小院则是石砌的下 水道,穿过东厢房的地下。

总体上看,这座宅院四面围拢闭合,且有影壁遮挡外来视线,很 重视私密性,且有两个不起眼的东西小门方便进出,低调、审慎、私密、 便利,堪称后世中国民居的典范。

相比之下,商朝建筑很不一样。殷都时代的商朝,王宫区建筑多 采用分散的单排结构,彼此间很少围拢,呈现出不重视防御和隐私的 自信。普通商人贵族的院落,多是完全围拢起的“回”字形布局,犹 如一座全封闭的碉楼。文王大宅则更接近后世的“四合院”。

文王这座宅院似乎很阔大,但因多数房屋开间都比较小,若亲临 实地,还是会让人觉得有些局促。考虑到文王有至少十几个儿子,算 上女儿的话应该会有30人左右,再加上不止一位夫人以及家仆,这 座宅院很难容纳。这样看来,成年的孩子可能另有住处。

经碳十四测年,凤雏村甲组基址(文王大宅)的建筑时间为公元 前1095年(误差范围±90年)。从这个年代值看,它建成于周灭商 之前半个世纪,当时的文王刚接近成年,或者说,这座宅院是为他的 婚事准备的,而周族灭商的事业也将从这里萌芽。

地下工作室

表面上看,文王大宅只是一位西土酋长的体面院落而已,但在不 起眼的西厢房,南起第二间,还埋藏着更深的秘密。

从这间厢房的墙壁下挖出了两座窖穴,较大的hll( 1.55米xl米) 在屋子东南角,底部逐渐增大,堪称一座微型地窖。向下挖了 l9米, 挖穿了 1米多厚的夯土台基,然后朝东西两边扩展出一段,形成了一 个底部长3米,宽1米,向上逐渐收拢的扁瓶形空间。

对周人而言,这种地下室生活方式不算陌生,在豳地一碾子坡时, 他们就主要居住在窑洞或窖穴里。不过,文王在世时,这座微型地窖 应该有木制的梯子供人上下,人口可能有木地板或家具提供隐蔽遮挡, 是专属于主人的密室。

h11地窖中存储的不是普通物资,而是用来占卜的甲骨,一共发

南北向剖面图

耕土

扰土

红烧土堆积 卜骨堆积

淤土 夯土

生土

h11窖穴平面与剖面图

h11与h31窖穴的位置

掘出1.7万多片,绝大多数是龟甲,但都是散碎的小块。这些残碎龟 甲中,刻字的只有282片。

当然,这座地窖不仅是甲骨储藏室,也是秘密工作室。它的北边 土壁上凿出了一个床头柜大小的壁龛,距离地窖底面40厘米,构成 一个简易工作台:把油灯放在壁龛里,席地而坐,就可以趴在壁龛里 占卜或镌刻甲骨文字。

第二座窖穴h31紧贴北墙,更为隐蔽,初次发掘的时候并没能 发现。这座窖穴直径约1米,深约1.6米,只是储物而不能容人。里 面保存的甲骨很少,有数片刻有卜辞。

考古学者多认为,这座凤雏村甲组基址是周族人的宗庙,依据的 是后来《周礼》中“藏龟于庙”的说法。但在周昌时代,周族还没有 这种严格的礼制,甚至西周中期的垃圾坑里也还是会发现占卜后的甲 骨,所以《周礼》的说法并不符合先周和西周的实际。

而且,宗庙是公共建筑,需要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但凤雏村甲组 建筑则不同,它的正厅和庭院都不大,而且大门前还有一堵影壁。这 都是居家宅院的特征,至少在使用初期,这座建筑就是周昌的家宅。

而比地窖更隐秘和难以解释的,是里面收藏的甲骨。

在殷都,商王都是在整面的牛肩胛骨或龟甲上占卜刻辞,但在 文王大宅的两座地窖里,刻字甲骨都是小碎块,刻痕比蚊子腿还细, 文字极为细小,小得像粟米粒,必须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多数文字只有1毫米见方,一片拇指盖大小的甲骨就可以刻写20多 个字。

在最初发掘时,考古队并未识别出这些刻字甲骨,以为它们只是 混杂在泥土中的细碎骨片而已。这种细微的文字难以拓印,所以周原 甲骨文都是放大的照片,或者由整理者对着放大镜临摹下来。

为什么要把卜辞刻得如此细微?李学勤先生认为:“甲骨字刻得 小如粟米,便是为了把辞局限在相关的兆旁边,不与其他的兆相混。” 9 意思是说,必须在烫出的裂纹范围内刻字。不过,从这些甲骨残片看, 刻字的空间是充足的,大量残片都是空白,而且,殷墟的甲骨卜辞也 都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可能还是要从周昌所处的现实环境寻 找答案。

实际上,周昌要做的事情,是秘密学习商王的通神占卜之术。而 这在商朝过于僭越,而且后来周昌又萌生了翦商造反的念头,就更是 大逆不道,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力。一旦这个阴谋泄露,不仅自己在劫 难逃,整个周族也会陪着他一起殉葬。

所以,周昌必须保密。为此,他把自己关在不起眼的西厢房,躲 进暗无天日的地窖,做各种占卜推演和刻字,而且故意把文字刻得很 细微。毕竟,这是文王最为隐秘的事业。

沉迷占卜算命的人,大都信仰各种超自然能力和现象,包括那些 神异的传说。根据商人传说,玄鸟(燕子)是商王的祖先。在《易经》里, 有“飞鸟以凶”和“飞鸟遗之音”之类的说法。也就是说,周昌已经 注意到飞鸟会给敌人传递信息,他应该是认为,倘若燕子发现自己的 秘密,就会报告给商纣王。而燕子喜欢在屋檐下或屋梁上做巢。所以, 为了躲开这些随时飞来的耳目,周昌只能躲进地窖,盖严木板,点起 油灯。

文王微雕卜辞的记录

周昌礼贤下士的故事背后,其实是他在努力刺探商朝的信息,而 商王家的占卜技术是他关注的重点。传世文献虽不会描写这些内容, 但考古可以给我们提供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认知。

周昌需要完成向商朝缴纳人牲的工作,所以他很关心如何捕猎俘 虏。西厢房地窖的甲骨刻辞中,有一条(h31:3)是占卜到哪里能俘 获人的。这条的释文是“八月辛卯卜曰:其梦启;往西,亡咎,获其 五十人? ”大意是,八月辛卯日占卜,做梦得到启示,往西方没有 灾祸,能捕获五十个人吗? 11

五十人是殷墟甲骨中常用的献祭人数。武丁王和武乙王亲征的时 代已经成为过去,对如今的商朝而言,人牲主要靠周这种附庸小邦来 提供。为此,周昌应该很紧张:为完成商王下达的任务,他必须想尽 一切办法寻找预测手段,就连做梦的启示和甲骨占卜都用上了。', '。')

最新小说: 嫁给病弱将军后(双重生) 叛逆顶流的病弱亲姐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 穿回古代卖盒饭[美食] 许愿暴富但穿成渣A 穿成末世炮灰引诱疯批女主 高冷美人被迫忠犬[快穿] 恋爱脑是人外攻最好的嫁妆 娇软人鱼但本体是小海豹 庶长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