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的幼年和童年是在哥哥姐姐的支使和弟弟妹妹的哭闹声中度过的。
她真正的家也在深山之中,哥哥帮著爹娘农作耕种,姐姐一边念著学堂一边负责晚饭。
姐姐每天上午去读一个半时辰的书,回家之后就和其他同龄的伙伴们一起上山挖野菜用作家里的食材。
而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哄著弟弟妹妹,然后在姐姐不在家的时候收拾家里。
砍柴打水,擦地洗衣。
等到姐姐做饭的时候孟舒就会在给她打下手,当爹娘哥哥回来的时候,她就要迎上去帮著接过锄头之类的东西。
家里一共五个孩子,孟舒作为中间的那个,从年纪上来说已经可以帮著干一些活儿了,但从做的活计上说又都不是些不可替代的。
而只是耕种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张嘴,她的爹娘和哥哥在某个深夜的时候不得不做出了这么个决定。
……
孟舒其实从来不觉得这样琐碎的生活有多苦。
她习惯了听从哥哥姐姐的支使,给他们缝补些衣裳,烧些水,
她知道除了不能干活的弟弟妹妹,家里的每个人都很辛苦,所以她每天都脚不沾地地勤快地有眼色地照顾著大家。
——她的爹娘大字不识几个,孩子生的又多,所以那时候孟舒还不叫孟舒,在爹娘和兄姊的口中,她的名字是阿三儿。
她也习惯了每天哄著弟弟妹妹睡觉,给他们餵些稀粥,换尿垫,
弟弟是家里的第二个男丁,所有人都在等著他长大能为家里分担劳作,
最小的妹妹生得十分水灵,和黝黑的爹娘不像是一个血脉,一辈子农作的爹娘不在意这些,受过教育的哥哥姐姐却是很喜欢这个妹妹。
——弟弟妹妹还说不出完整的句子,能勉强地叫出爹来,自己每次拍著他们的后背哄他们入睡时,没长开的小手就会抓住她垂在胸前的辫子,咿咿呀呀地不知叫唤著什么。
……
孟舒这个名字是赵先生给她起的。
她遇到赵先生的那天是她自己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中迷失的第三天。
在孟舒长到该入学堂的年纪的那一年,不说是大旱,他们村子里也是家家收成都不好,爹娘没提过送她念书的事情。
她也就懂事地没有问过,只是重复著和之前一样的活计。
她记不清是哪月哪日了,只记得是一个酷热的夏天,爹娘带著她,给她一块饼,说是收成不好,想带著她一起去远一点的山上寻些能卖钱的草药。
孟舒听说过村子里有个青年因为挖了一颗千年人参,卖出的大价钱让他把一家子都接到郡县中住去了。
所以她那天兴致勃勃地想要也找到什么稀世草药,想著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山头上的烈日即使被树叶挡住也一样的灼热。
斑斑点点的落在她身上,就像是在一点一点的蚕食掉她的生命力。
不知在出门后的多久后,她和爹娘就走散了。
她最开始没管这些,只低著头寻著草药,想著怎么样爹娘也不会丟下自己,然而直到日落西山,红色的阳光不滚烫却一样具备热意地倾洒在孟舒流满汗的脸上时。
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似乎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