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第七章 诈降计黄巢取胜 献奇谋勇将力敌

第七章 诈降计黄巢取胜 献奇谋勇将力敌(1 / 2)

相信在很多人看来,所谓的战争,大多都是你死我活,管他七大姑、八大姨,都往死了打。但凡上了战场,就不共戴天,甚至不共戴地。

但事实上,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一支官军和起义军相遇,大多数的情况是起义军首先望风而逃,而官军则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捡东西,粮食、牲口等等,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向朝廷报功了,双方根本不用上纲上线。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有这种现象的官军是占绝大多数的,刘巨容同志就是这方面人物的典型代表。

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好理解,也确如刘巨容所说,朝廷用兵时,才想到兵是好的,平时说不定工资都舍不得发。就算发了,真正能落到手的又能有多少?

为这点工资去拼命,傻子才那么干。

但是,这么打仗可就不同了,不但可以拿工资,还能顺便捞点外快,最后回去了又能领赏,实在是发家致富的好买卖。

这种作战方式还有一个专用名词:打活仗。

跑出来混的,背井离乡,都不容易,无论是官军还是义军,求的就是一个“利”字。如果真的把义军平灭了,官军兄弟们基本上也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因为活仗好打,且经济效益显著,所以大家都喜欢打,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打来打去,敌人越打越多,局势越打越恶化,直到高骈的出现。

高骈之前镇守的地方是有着天府之国之称的西川,他并不缺钱花,所以他也不会去打活仗。然而,张璘可不是这么想的。

黄巢这些年走南闯北,好东西可没少抢,所以他便花了大价钱贿赂张璘,这些钱若是按张璘的工资计算,够领几辈子的了。

黄巢肯这么下血本,目地很简单,他不要张璘弃明投暗,也不要他让开大路,他只要张璘不作为。

“张将军,请你不要再对我下黑手了,你先数着钱休息一下。我正在跟你的上司高司令员商量招安的事宜,到时候,我们可就是同事了。”

这么一笔巨款,张璘当然为之心动,不用办事,就能有这么多钱,何乐而不为呢?便欣然接受了。

稳住了张璘,接下来就是高骈了。

黄巢知道搞金钱政策,对高骈来说肯定行不通,于是,他选择了投降。

在中国古代,投降对农民起义军来说其实是一种潮流,王仙芝同志就是这种潮流的忠实拥戴者和实践者,黄巢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农民反地主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想当地主,从古至今都是。

比如一个叫张三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农民起义军,然后占据了一块地盘,为了养活这支起义军,为了吃饭,他便开始抢地主。可问题是地主家又没摇钱树、聚宝盆,想有多少就有多少,地主家的抢完了怎么办?

怎奈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这时候手中只有土地的张三同志,便开始将土地分给农民,然后收租,进而变成地主。

中国两千多年的农民起义,为的就是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

能吃上皇粮,有稳定的工作,鬼才愿意去造反!

既然这帮人造反的动机很明确,所以相关政府有时候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会出榜招安。甚至本来满口污言秽语,恶贯满盈的贼寇投降之后,遥身一变都能成为天子朝臣。

不过,这绝对不会是发家致富的好办法。因为投降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这个道理黄巢明白的很,可黄巢还是给高骈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黄巢对高司令员无限的敬仰之情。等一切的烘托到位之后,黄巢提出,我要向您弃械投降,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在最后,黄巢还不忘提了一个看上去很厚颜无耻的要求:请高司令员在上头为我美言,帮我求一个节度使做做。

信很快送到了高骈的手上。

黄巢玩投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年他在福州时就玩过这招。所以,高骈实在没有任何理由相信黄巢。

可他偏偏还是信了。

在打开黄巢的信之前,高骈是满脸不屑,玩诈降就真的这么好玩吗?一次不过瘾还来第二次,看来黄巢真的是了无新意,本事也稀疏的很,逃跑,钻山沟,诈降,无非就这三招嘛,高骈甚至都不想打开信看,想学李迢拿去擦屁股。

但好奇害死猫,高骈最终没忍住,还是折开了黄巢的信。当看到黄巢低声下气的求他做中间人,以求混个节度使时,高骈甚至以为黄巢是在逗他,可仔细又一想,继而哈哈大笑起来。

遥想当年,秦始皇接到前线大将王翦的书信时,他打开一看,竟是王大将军在为自己求田宅。那会儿,秦始皇亦是这样欣然大笑。

王翦与黄巢都使用了同一招:提要求。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策。即使是在生意场上,也很适用,因为跟对方提要求,会让对方觉得你有诚意;在公司里,跟老板提要求,会让老板觉得你对公司有希望。

高骈完全相信了黄巢是因为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降。

高骈在遥想着未来,黄巢投降了。在一个大厅,他坐在主位上,黄巢坐陪,两人把酒言欢,仁兄贤弟和谐无间。自己自当是春风满面,黄巢则是满脸馅笑。而桌上摆着的是黄巢节度使的任命书,自己怀里亦揣着皇上的嘉奖令。

想了一会儿,高骈又觉得不对,结局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他想到了更好的剧本:依旧是一个大厅,他坐主位,黄巢坐陪,两个把酒言欢,自己志得意满,黄巢满脸馅笑。

只不是,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高骈一摔酒怀,顿时,四下里冲出伏兵无数,将黄巢当下擒住。那会,自己仰天大笑,黄巢脸如死灰,恐惧颤抖。

没错,这才是最佳结局!

想到这里,高骈马上修书二封,一封回复黄巢,接受投降。另一封,则是送去长安的奏报,内容除了报告黄巢请降之事外。他还提了一个要求,一个致命的要求。

唐朝的诸道兵马大多都是喜欢打活仗的,因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高骈在淮南一带一再打败黄巢,于是,人们便争先恐后的赶到淮南,想发比战争财。

为了避免这些军队会瓜分自己的功劳,为了避免别人不和自己抢功,所以高骈立即上奏朝廷道:“贼军很快将被平定,不用烦劳诸道兵马了,请回吧。”

朝廷自然很乐意黄巢能够投降,只要他保证不再闹腾,多大的官都没问题!便批准了高骈的奏请。

而且,由于黄巢在福建的时候曾被朝廷拒绝过,所以诏令诸道兵马北归也能表示朝廷招安的诚意,以此打消黄巢心头的疑虑。

朝廷内僖宗和田公公很高兴,卢携就更不用说了,那叫一个美,诸道兵马或许没什么功劳,但想发财也是需要用命去换的,现在不打了,以后同朝为官,称兄道弟,多好的结局。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黄巢高兴,因为在看到诸道兵马全都北渡淮河,尽皆散归,而且义军也逐渐恢复作战能力后,黄巢立即抓住时机,与高骈绝交,并且出战,一举斩杀了张璘,大败淮南诸兵。

这年七月,黄巢率军从采石矶北渡长江,义军一时兵势甚盛。

黄巢的旧将毕师铎向高骈进言说:“朝廷的安危全都倚仗于您,如今贼众数十万乘胜长途驱进,如入无人之境,倘若不及时占据险要之地攻击贼军,一旦让他们越过淮河,就再也没有办法制服他们了。”

黄巢已然今非昔比,再也不会被一、两座孤城挡住了,征战了大半生的高骈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见诸道兵已经北归,张璘又战死,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自知独木难支的他,无力无天,也不敢轻易出兵。只是命令诸将严加戒备,采取自保策略,并且上表朝廷告急。

为了表示此次战败非己之过,高骈还故意夸大事实,甚至声称:“黄巢贼兵有六十之万众,屯聚于天长,距我城不到五十里了。”

当初,卢携上奏朝廷说:“高骈有文武之大才,如果将兵柄全都委交于他,平定黄巢将不在话下。”

正因如此,朝廷才把宝全压在高骈身上,并对其寄以厚望。但是,百战之将,安有不败之时,高骈虽是一员名将,毕竟年事渐高。

不过,朝野人士虽然有不少人说高骈不足以依恃,但犹对他抱有一线希望。所以当高骈的表文送达朝廷后,朝野上下一片失望,人情震恐。僖宗还下诏谴责高骈妄自遣散诸道军,致使黄巢贼众乘唐军无备而渡过长江。

高骈上表辩解道:“我上奏建议遣归诸道军队,不能算是自我专权。今天我竭尽全力保卫一方,必定是能办到的,只是恐怕贼众连绵曲折渡过淮河,应紧急命令东面诸道将士加强戒备,奋力抵御为是。”

除此之外,高骈还宣称自己患了风痹症,不再派兵与黄巢作战。

高骈大致的意思就是撂挑子不干了,所以形式急转直下,豆卢瑑好不容易提出了一个建议,说是可以和黄巢讲和并授其为宋州节度使,待其到任时再发兵除掉他,但卢携却执意不从。

因为高骈是卢携举荐的,而现在高骈又被黄巢耍得团团转,平定黄巢的功劳几乎成了泡影,所以卢携对黄巢可说是恨之入骨。

卢携说:“盗贼们的天性就是贪得无厌,即使给黄巢一个节度使,也未必能制止他四处剽掠,不如赶快调发诸道军队扼守泗州,并率大军打击黄巢贼众。黄巢往前不能进入关中,必定转而攻掠淮、浙一带,逃至大海中去偷生!”

卢携几句话就把大家彻底说懵了,当然,对于他这个观点,大家也有着相同的观点:胡说八道!

黄巢拥兵几十万,高骈都不是对手,怎么会被小小的泗州轻易挡住。然而,还真有人相信这个观点,因为相比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的豆卢瑑,田公公宁愿选择卢携的方案。

于是,田公公急忙诏命河南诸道兵马赶往溵水,以阻止黄巢大军北进,并让兖州节度使齐克让屯兵汝、郑二州,节制诸道兵马,顺便保护东都洛阳,做到有备无患。

事实告诉我们,老把别人当白痴的人,自己才是白痴。大唐王朝就毁在阉患上了,曾元裕和张自勉就是其中的牺牲品,而田公公的这次抉择,也将在数月后被证明是彻底失败的,且大唐王朝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夜,静谧如水,溵水两岸黑沉沉的,悄无动静,忽地火光一闪,北岸亮起一点火把,暗若萤火,跳动几下,竟蔓延开来,一时间漫山遍野间全都涌起火光,密如繁星,汇聚成流,向着河岸蜿蜒而来。

忽然间,只听得人喊马嘶,来了一哨人马,为首一人身披重铠,头戴角盔,正是刚刚就任的宋州节度使、东面副都统曹全晟。

最新小说: 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在男多女少的世界当女帝 对照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唐农 失忆后与宿敌双宿双飞了 沦为雍正暗卫第十年[清穿] 疯批男二偏执爱 漂亮女配是疯批反派的喵 攻略黑心莲的千层套路 女穿男之他娶了温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