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蘅止思索着开导谢崚的方法,对她道:“沈川身为当世名流,或隐居山野,或游历天下,阿崚有没有想过,他当初为什么要突然以一个戏子的身份入宫,然后又突然离开。”
谢崚眨了眨眼睛,“蘅止的意思是。”
“殿下既然知道沈川有可能成为楚臣,那他就有出仕的心思,当年找上阿崚,恐怕是有了择良木而栖的心思。”
明烛伤眼,苏蘅止将烛台端得离她远一些,“只不过,相处之后,他觉得阿崚不是他想要寻觅之人,所以离开。”
谢崚努力回想,旧日的对话浮上心头。
“那你可愿意做孤的谋士?”
“还不行哦。”
“什么时候才行?”
“这可要看我未来主公的修行如何了。”
——那时候,他是在考验她。
后来,他离开了,证明她没有通过考验。
苏蘅止摸着她的眉心,“殿下,他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是在,你我逼宫太后之时。”
那日长寿宫血流成河,谢崚犯下了至今为止最深的杀孽。
谢崚眼眸一动,苏蘅止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殿下,既然想明白了,那就该睡了。”
谢崚搬起枕头砸苏蘅止,“别管我,你去睡你的。”
她当然知道,苏蘅止的军务都已经处理完了,在这里守着,不过是为了陪她罢了。
……
谢崚睡了一觉,养足了精神,又有力气去磕沈川了。
这时,她提着一条鱼,去敲响了沈川的门。
……
沈川家的墙上,挂着一副字画。
上面题写两行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上一次来得太匆忙,谢崚还没有仔细打量屋子的布局,今天过来的时候,才看见了这一副字画。
这画应当是悬挂了许久,画上面的丹青,已经有些许破损。
谢崚师从大儒,对书画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画得极为普通,不过只是青山绿水,然而这上面的字,却是有一定的缘法。
笔力遒劲,锋芒毕露,应是出于名家。
谢崚见过沈川的字,这不是他的字迹,却和他的自己有三分相似。
是谁写的呢?
“是我的师傅。”沈川打量着那条鱼,还不忘替谢崚解惑。
故国遗老,前虞旧臣。
陵城学宫的创办者,高宴华。
“他临死之前,在我的画上题了一行字,那年,我六岁,十多年过去,我一直带在身边。”
沈川将鱼递给平泽,“既然是殿下给的
,那就收着吧。”
平湖嘟囔,“我不喜欢吃鱼。”
沈川说:“女郎喜欢,给女郎烤了吧。”
平湖又说:“可是我不会做鱼。”
沈川:“殿下又不挑。”
谢崚:“……”
她可挑剔的好吧!
平湖一脸怨气地去做鱼。
他已经让平湖回家,可是他就是不愿意走,非要留下。
谢崚转过身,“高大人的笔法的确玄妙,我今日也算是大开眼界。”
沈川微笑:“殿下还没有放弃呀?”
谢崚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那么殿下今天来,又是为了什么呢?”沈川疑惑。
“来找临壑君看病。”
谢崚坦然在屋中坐下,“听闻临壑君是杏林圣手,百姓只要送些米粮,临壑君便会出手为百姓医病,不知临壑君可否为我看病?”
沈川也不推辞,他收了谢崚的鱼,总要出点力,虽然这条鱼他准备用来招待谢崚。
隔着纱布,为谢崚把脉。
空气片刻凝滞,沈川道:“昨日夜凉,殿下怕是没盖好被子,得了些许风寒,这病倒是容易医治,抓一副药来就好了。”
谢崚却摇摇头,“风疾易治,但我的病,在心,不在身。”
“我想请临壑君来替我治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