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家中举哀
安国乡侯府.:::.现已更名为西川县侯府,正在举办丧事。
先帝晏驾消息传出內廷当日,梁云病逝。
梁业入宫报丧,已在先帝灵前即位的新君宏,派遣尚书右丞王永为治丧使,代表朝廷按照礼制,为梁氏办理丧事。
符宏下詔,追赠梁云为高平县公,依制赐下布、绢、钱、金银、朝服,陶、
青瓷、玉石、琉璃所制明器若干。
布绢银钱帐面数额不少,实际赏赐下来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各式陪葬明器、一品规格的丧葬用品倒是不少。
王永私下里说,新君即位,还要筹办先帝国丧,更有几万將士的抚恤赏赐有待发放。
左右藏库空荡荡能跑马,天子內帑也成了耗子窝..:::
总之一句话,朝廷没钱,新君没钱。
要钱没有,器物倒是可以多赏赐些,
梁广自然不会叫王永难做,让梁安写了道谢表请他转呈新君。
符宏即位,大秦迎来了第四位皇帝。
原本梁广还在心里猜测,荷宏会不会遵照先帝旧事,只称天王而不直接称帝。
毕竟当下的大秦,能够实际掌控的只有关中、汉中、司隶洛阳、并州的一部分。
陇山以西,虎牢以东,太原以北,剑阁以南,近半国土要么失守,要么沦为交战区。
何况司隶洛阳以平原王荷暉为首,鄴城冀州以齐王不为首,长安新君的詔令,对他们有多少约束力有待商。
符宏能够实际掌控的地盘,只有关中、汉中两地。
若非征南大將军苟池击败晋將杨佳期,暂时稳住汉中局势,符宏政令难跨秦岭。
可以说,符宏如今要面对的外部局势,不比当年天王初登位时好多少。
也就內部局势尚算稳定,不像天王初年,经过云龙门之变,还有各家老氏权贵的张扬跋扈,皇权处於动盪不稳之態。
只是宏才千气度远不如天王,身边更无王猛、邓羌、梁平老一眾辅国安邦之能臣。
权翼委婉諫言,不妨仿照天王旧事,即天王位而不称帝。
一来表示谦虚姿態,二来也有鞭策自己、鼓舞臣民之意,三来避免激化与普室的矛盾,惹得天下瞩目遭各方凯。
符宏拒绝,选择一步到位,直接称皇帝號,諡先帝为宣昭皇帝,庙號世祖。
一应公卿臣僚皆有封赏,一时间倒也皆大欢喜。
长安城沉浸在先帝驾崩的悲慟,和新君登位、百官升赏、大赦天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当中。
不管怎么说,剿灭慕容鲜卑叛乱,保住关中免受战火茶毒,大秦、符氏没有让百余万三辅百姓失望。
挑大樑者变成了荷宏,这份万民之望能维繫多久,关乎荷秦社稷之存亡。
梁广普爵西川县侯,第三品之高位,除宗室外,以他的年纪,找遍天下也无第二人。
符秦承袭普制,封爵只食租调,不治民。
要想治民掌兵还得加其他头衔,诸如重號將军开府领军,或是出镇州郡为刺史太守,外加都督號来区分权柄轻重,职权范围。
梁广食邑一千七百户,发放到手的只有六分之一,这也是依循旧制,任谁也无话可说。
听闻南边晋室减得更狠,只发食邑的九分之一。
封爵渐渐变成荣誉和功绩、地位的象徵,真要论实际好处,倒不见得有多少。
按照魏晋旧制,梁广当下也算是君侯之身,在僚属面前可自称“寡人”,以县侯身份对內臣下达的命令,称之为“教”。
在时人看来已是尊贵显耀无比,不少宗室旁支终其一身,不论怎么加封,也到不了县侯一级。
他以功臣之身,在世而封,已属凤毛麟角。
府邸前厅设做灵堂,梁广和符盈、薛桃娘、郭元君、梁安俱著粗麻素衣,跪坐在旁守灵。
梁广看著停放在厅后的棺木证愜出神。
梁云身前早有叮嘱,死后务必薄葬,不得铺张浪费。
除朝廷按照礼制赏赐下的明器,梁氏最大的费便是这口柏木厚棺。
棺木两侧嵌有大铜环纽,用白油络布覆盖棺面。
除此外,就是一些丧乐鼓吹、法会道场的费。
相比起毛氏为举办毛盛丧事,动輒百万钱计的费,梁氏这点钱可谓真薄葬东汉以来,隨著腐朽之气蔓延全国,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寒门庶民,在婚丧嫁娶上的销日渐糜费。
厚葬、厚嫁、重金求聘之气蔚然成风。
汉末战乱,董卓掘长安、洛阳两地皇陵公卿陵墓,搜刮陪葬用品充作军资。
曹操举兵敛財,又把这事儿千了一遍。
袁绍发文骂曹操是盗墓贼,他自己又何尝没干过,河北王陵大墓屡遭毒手。
正因为老曹家有过破棺毁尸经验,曹操、曹不大力提倡薄葬制,並且以身作则,以天下未定为理由,不建封土、不植树、不立殿、不造园,试图让自已死后隱匿於庶民百姓之间。
西普短暂太平,靡费之风再起。
如今大江南北,各种风气並存,各有其道理,相互之间鄙夷指责。
长安城同时举办的丧事不少,除国丧、梁氏、毛氏,还有一代神僧、传奇大法师道安,几乎和先帝同日而殖。
丧事太多,以至於有名望的高僧都被请去做法会,长安城里的法师都有些不够用。
证神间,忽觉一只微凉小手住自己,梁广转头微笑,两手捂住细细摩著。
符盈微皱琼鼻:“真糙~
梁广摊开双手,手掌指根满是厚厚老茧,手指拉弦处磨出深深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