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奉召入宫
晌午时,梁广骑马来到桂宫端门。
“多日不见梁辅国上朝,怎么今日突然到来?这个时辰,太极殿东西二堂的日参早已结束.....”
今日值守端门的是后禁將军杨盛,也是一位弱冠之龄的勇猛青年。
杨盛笑著招来一名守卫,“把梁辅国宝驹牵到既舍,草料饮水不得短缺!”
守卫应了声,牵著大黑马退下。
“多谢杨將军!”梁广笑著拱手。
杨盛也是仇池杨氏子弟,杨壁、杨定的堂兄弟。
杨定之父杨佛奴,和杨盛之父杨佛狗是亲兄弟,他们都是前仇池王杨难敌的子孙。
杨盛此前接替杨定出任太子左卫率,阴般会战,杨盛勇猛杀敌,也算立功颇多。
荷宏即位,杨盛这位东宫旧將自然得到重用。
“陛下传召,令我入宫覲见,故而赶来!”
梁广道明来由,和他寒暄两句。
“既如此,末將不便耽误,梁辅国请!”
杨盛伸手一邀,又打手势唤人来为梁广引路。
梁广拱手道別,抬头看了眼巍巍城楼,扶握悬佩腰间的仪剑,大踏步往城门甬道走去。
另有一名后禁军小校迎上前:“小人为將军引路!”
梁广瞟他眼,“嗯”了声,在小校带领下进了端门。
杨盛挎刀而立,望著甬道里,那位身姿高大挺拔的人影远去。
“此人射艺不在兄长之下,步战以一当百,马战一骑当千..:
不知道若是在城门甬道內一拥而上,能否將其击杀..:::
杨盛默默合计著。
昨日太极殿西堂廷议之事,晚间时他们几个杨氏兄弟碰头,杨定、杨壁已如数相告。
阿房城外游弋的万余鲜卑骑,果真是梁广招来。
此举公然示威,可谓胆大包天。
他还知道,梁氏以外迁为由,在老宅、县侯府聚拢数百青壮。
宣平门附近的偏街陋巷是军户聚集地,近日来也闹出好大动静。
梁广派私兵僮奴把一车车钱帛送去,对籍属虎责军的旧部土伍,挨家挨户抚恤、赏赐。
此举很快在长安城內的几万军户里传开。
朝廷承诺的抚恤赏赐,优先发放给国人氏民,汉人军户只能延后,至今没有一文钱、一尺布发下。
梁广对魔下氏汉旧部一视同仁,家財如流水般出去。
博得满城讚誉,特別是军户阶层对其感激涕零。
却也让他愈发成为陛下眼中钉。
满朝公卿臣僚都在私下里议论,梁广外招鲜卑军,內聚私兵,大肆散財收买人心,这分明是准备殊死一搏。
恶虎发起狂来固然可怕,可如果仅仅如此,或许还不足以让新君投鼠忌器。
关键在於昨日从陇西送来的奏疏。
龙骤將军姚拒不奉詔还京,理由是乞伏部叛乱再起,他得留下坐镇剿贼,
以防叛臣做大。
乞伏部叛乱实情如何,杨氏通过自己的渠道有所了解。
乞伏国仁不是姚对手,退守勇士川,一时间的確难以彻底剿灭。
却也不像姚奏疏里描绘的那般严重,离开了他,陇西就会立马生乱。
新君大怒,昨日就派步兵营校尉李辩围了姚氏宅邸。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姚氏留在长安的宗亲竟然所剩无几!
重要人物,诸如姚之弟姚绪、姚硕德、次子姚嵩..:::.全跑得乾乾净净!
姚氏上下,只有长子姚兴滯留长安。
新君和朝廷后知后觉,紧急调查、审问才知,趁著朝野全力对付慕容叛逆这几个月,姚氏早就把大部分宗亲家產转移出长安。
姚兴因为在前线领兵,才一直没有机会走掉。
姚兴若是逃走,朝廷也不会现在才觉察姚氏异样。
消息传开,老氏们炸开锅,纷纷痛骂姚这头西羌老狼反心毕露,竟敢趁著先帝病危之际,在陇西天水拥眾割据!
新君和诸氏权贵心知肚明,姚若反,对符秦政权的危害不比慕容氏叛乱小。
老羌也是关中原住民,氏羌汉相处了几百年,换一个姓氏当皇帝完全可以接受。
慕容氏叛乱,是想覆灭大秦,毁灭关中。
姚氏若叛,是想取符氏而代之,国號都可以不改,沿用大秦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稳定长安、稳定关中,集中力量应对隨时可能爆发的西羌之乱,才是新朝当务之急。
至於梁广这点小动作,老氏们哪还有心思和他计较。
且不说梁氏作为先帝元从功臣,和各家老氏交好数十年,姻亲关係授也授不清。
单论这一次,新君即位对梁氏、梁广的打压、排斥,本就站不住理。
没有梁广统兵两次大捷扭转局势,天晓得慕容冲那卖屁股的醃货会不会攻破长安....
老氏们嘴上不说,心里对梁广敬佩有加。
生子当如梁虎卿啊杨盛长长舒口气,为大局著想,他希望新君不要糊涂到对梁广下手..::
不管怎样,先把姚那老羌应付过去再说。
梁氏以上百顷的数额拋售田產,梁广这一走更是带走大半私兵部曲。
就算留下樑成、梁业在长安,梁氏势力也会一落千丈,从顶尖老氏权贵,沦落为氏人小帅,空有名望而无实力。
新君若打压太狠,手段过激,反倒会令诸氏心寒。
杨盛仰头望著金鉤铁划的端门牌匾。
梁氏东迁平阳,姚氏起势於陇西,却不知他杨氏的机会又在何处...:
梁广在守卫小校带领下从端门入城,而后走宫墙甬道,往云龙门方向走去。
寂静清冷的长长甬道內只有二人,甬道两侧是四丈多高的包转夯土墙,城墙上林立著手持弓弩的宫城宿卫。
“主公!~”
走在他侧前方的小校突然放慢脚步,稍稍回身硬咽著低呼。
“莫回头!继续走!”梁广低喝。
小校微微点头,继续朝前引路。
梁广轻嘆口气:“邓兴,委屈你了!”
邓兴再度哽咽,“为主公效力,兴无悔!”
梁广默然,心里颇为动容。
自从南征归来,梁云伤重离开后禁军,邓兴便在他的授意下,一直留在后禁军效力。
李方、支、赵鹿这些旧部一直追隨在他身边。
孟超、杨云明面上已经和他划清界限,不过二人有申朗照拂,近来也节节高升。
申朗如今已是符师奴魔下爱將,升任驍骑將军。
孟超接替申朗,出任五部司马,统领五部督。
杨云调入殿中军,成为殿中將军魔下殿中督,专司统领宫殿宿卫。
只有邓兴,一直留在后禁军,至今仍是低品校尉。
梁广原打算谋求后禁將军一职,接替梁云继续掌握这支梁氏统领多年的宿卫军。
不想坚融在南征以后改革中军,调他出任虎责中郎將。
邓兴也就一直留在后禁军。
二人一路轻声交谈,大多是些过往旧事,和李方、孟超等人现状。
“再过不久,我即將赴任平阳,短期內不会再回长安,你留在后禁军作用不大,还是隨我一同迁走为好......”梁广轻声道。
邓兴脚步明显一顿,“多谢主公为仆著想!”
从侧面看去,他满脸感激,
“只是,仆留在长安,留在后禁军,多少也能为主公探听些消息,留意长安中军动向。
主公志向远大,將来总有回归长安之日。
仆愿为主公留在长安,静候主公归来!”
他稍稍侧身,说话时满脸诚恳。
“你当真决定了?”梁广略感意外,没想到邓兴会主动要求留下。
“为主公大计,仆虽死无悔!”他满脸决然。
梁广想了想:“既如此,你便留在长安。若有难处,就去找申朗帮忙。”
“多谢主公成全!仆定会小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