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借粮薛氏堡
薛强接过一封木读锦带綑扎的书信。
薛靖笑道:“想是薛子初从盐利上尝到甜头,又想到我坞堡打秋风!”
薛泽轻哼了哼:“上次白送他五十石盐,运到太原转手一卖,轻易就能获利三五十万钱!
薛子初这秋风算是打上癮了~”
“按照河东盐价,五十石盐也能值钱十五万,过了雁门关能翻几倍不止。薛茂来咱们这儿一趟,抵得过他在平陶辛苦收缴赋税一年!”薛靖又挪输道。
薛强瞪了二人一眼:“既是同宗,自当多多帮衬!薛茂才识不比汝等差,寄人篱下为仆多年,还能不忘勤奋,不失志向,汝等自问可比得上人家?”
薛靖、薛泽相视一眼不声,虽不敢顶嘴,心里却也不服气。
薛强看在眼里,心里嘆口气。
河东薛氏南北二祖房,数百子弟里,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位能够让他满意之人。
三个年长的儿子里,长子薛铭稳重有余应变不足。
薛靖小有武艺,保境一方勉强够格,距离真正的大將之才差距尚远。
三子薛博好谈玄论道,文章赋华丽精美,却没什么实务能力。
老来得子的幼子薛辩倒是聪慧灵动,可惜年纪尚幼还需时日栽培。
南祖房尚武,薛泽便是其中依者,如今便在河东太守王苗手下做都尉,同时兼掌这座薛氏方山坞堡的防务。
子侄们才学武艺不算差,放在太平时节也足以延续宗族传承。
可如今天下动盪不寧,烽烟四起,河东乃是南北东西的枢纽要地,將来定会受到各方凯。
以薛氏子侄们的能力,再想据坞堡自守,独善其身恐怕不易。
薛氏堡屹立百年,保护一代代薛氏族人,挡住外界腥风血雨的同时,也削弱了薛氏子弟应对乱世的能力。
薛强沉默片刻,驱走纷乱思绪,打起精神拆开手中书信。
“何人手持薛子初书信来访?”薛强隨口问。
薛铭拱手道:“回稟父亲,来人自称梁广,奉秦主詔令,使持节、都督并州杂戎诸军事、西川县侯,出任平阳太守!
此行路过河东,特来造访!”
薛强手一顿,讶然抬头:“新任平阳太守梁广?他不是携数万军民走龙门渡直入平阳去了?怎会突然折道来我薛氏堡?”
薛铭刚要回答,薛靖急吼吼地惊呼道:“可是在郑县大破慕容泓、三日破霸城,两战俘斩数万鲜卑贼眾的梁广?”
薛泽也急道:“可是收降三万鲜卑部民,兵逼阿房城的梁广?”
薛铭无奈地看著两位弟弟,“正是此人!”
薛靖半张嘴巴,薛泽目光鍠亮。
梁广之名传出关中有些时日了。
一开始只是商贩旅人讲述著他西苑打虎,受到符皇接见的故事。
后来南徵结束,梁广在淮南战场、汝阳救驾的诸多战功事跡渐渐流传开。
直至数月来,隨著声势浩大的慕容鲜卑之乱一点点平息,梁广再度成为关中河东家喻户晓之人。
薛氏堡控制著汾河谷地,北上太原,南下司隶,西去关中,诸多通道都在薛氏直接或者间接掌控下。
论消息灵通,薛氏称第二,河东无人称第一。
薛氏自然早早听过梁广之名,甚至专门派人搜罗过相关信息,对他的发跡、
经歷可谓一清二楚。
从一开始的勇悍武夫印象,到皇金口称讚的虎將,再到两度大破鲜卑贼眾的名將统帅,最后是不为新君所容的国朝功臣。
梁广之名可算是伴隨惊嘆和好奇,一次次刷新著薛氏乃至河东士族百姓的认知。
“本想等其人上任平阳,再找机会前去拜会,不想他倒是主动登门来了!”
薛靖道。
薛泽催促道:“他现在何处?我倒要去看看,究竟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薛铭对薛强拱手道:“梁广携王镇恶、清河崔氏崔,率百余骑已抵达坞堡西门!”
薛强仔细把书信阅览一遍,递给薛铭三人轮流看。
薛茂薛子初在信中极尽溢美之词,把这梁广夸作是人中龙凤、世间豪杰,希望河东薛氏能和梁广友好相处,缔结友谊。
薛靖看罢书信,笑道:“薛子初曾为梁氏宾客,这梁广也算是他的少君,自然说尽好话!”
薛泽道:“此人能从一介僮奴子,成为国朝大將,单凭这一点可称雄杰!
若真是位豪杰人物,我薛氏自当与其交好!”
薛强看了眼薛铭:“你怎么看?”
薛铭老老实实回答:“梁广出镇平阳,將来少不了和他打交道,正好趁现在,观察其人品行!”
薛强又问三人:“梁广此来必有所求,汝等认为他想要什么?”
薛靖道:“不外乎钱粮绢帛,给他些就是。”
薛泽道:“只怕是从薛子初口中得知盐利之重,也想来討要个百十石!”
薛铭思索片刻:“据闻他率数万军民迁入平阳,要想安置如此多人,粮食需求不小,应是为求粮而来!”
薛强点点头,又摇摇头,子侄们说得都不错,只是还不算切中要点。
“秦主符宏虽远不如符皇,可关中之地好岁掌握在其手中。
梁广贏得数方鲜卑部民支持,做出兵逼阿房城之举,逼得宏不得不放他出镇平阳。
如此人物,岂是易与之辈?”
薛强远眺坞堡外,“观梁广行事,其志不小!此来除了有所求,定会实地探察我薛氏堡之虚实!”
薛铭三人面面相,他们可没有想那么深。
“薛泽!”
“侄儿在!”
“率一千甲士在西门內列阵!”
“侄儿明白!”
“薛铭、薛靖代我出坞堡迎接远方来客!”
“诺~”
梁广望著眼前这座雄伟坞堡,再度为河东薛氏之强盛感到惊嘆。
方山坞堡是薛氏三座主坞中规模最大、最坚固、屯驻人口最多的一座。
具体位置约莫在后世山西方荣县方泉乡,靠近孤峰山北麓一带。
薛氏宗长薛强素有贤名。
后赵末年,他率领族人返回汾阴,扩建薛氏堡,招募流民开垦荒地,组建薛氏部曲,真正做到保境安民。
薛强为人公允正直,对百姓常怀仁慈之心,德望之高享誉河东司隶。
薛强与王猛几乎同龄,王猛游歷江北时与薛强结识,二人引为知己。
桓温首次北伐攻入关中,薛强和王猛同为桓温座上宾。
二人先后拒绝桓温徵召入仕之请,王猛回华山隱居,薛强则回了河东。
建元六年(370年),符坚东征燕国,亲率万余步骑军入河东抵达薛氏堡。
荷坚想入坞堡,薛强不允。
想召薛强出坞堡相见,薛强不出,只派宗老出堡搞军。
当时志得意满的天王非常不高兴。
之后的故事版本眾多。
有说天王挥兵攻打薛氏堡,结果打了几天,损兵折將难以撼动分毫。
有说天王胸襟气量不凡,没有为难薛氏,带领大军东去。
秦军有没有打过薛氏堡,梁广也弄不清楚。
这样一座东西南北横亘六七里的巨型坞堡,牢固程度不下於一座军塞重镇。
三四丈高的夯土墙上,敌台、战棚、羊马城、弓弩垛口、巨型拍杆.....一应防御设施齐备。
隱约可见数十架用毡布遮掩的车、弩炮排列在城头上。
坞堡外有五丈宽的壕沟,沟中灌水,沟上架设吊桥。
这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坞堡,称之为坚城也不为过。
井氏堡在其面前,连孙子都算不上。
坞堡南面背靠方山,方山狭窄陡峭,犹如一道横在坞堡南侧的天然屏障。
梁广估摸算了下,攻打这座坞堡的难度,犹在霸城之上,堪比淮南坚城寿阳打寿阳,可是动用了二十五万大军,最后以穴攻之法取巧攻克。
薛氏拥据此堡,难怪能在乱世屹立百年。
梁广不知道的是,逼退天王符坚步骑大军,只是薛氏堡的传奇之一。
在原史上,薛强和薛氏堡还陆续击退过西燕主慕容永,硬抗胡夏主赫连勃勃数万东征大军猛攻。
后秦主姚兴不敢凯河东半分,赶紧遣人主动把拜授詔敕送去,以高官厚禄把薛强供起来。
薛强对关中姚羌政权的態度,和对符秦一样,既不承认也不抗拒。
你要封官赐爵我接著就是,但是別想把手伸进薛氏堡。
河东这块地,还是我薛氏说了算。
薛强在其漫长人生里,连续让几位少数族政权首领吃。
南北朝时期,薛氏堡便直接冠以薛强堡之称。
只可惜薛强故去后,薛氏再无如此人杰。
北魏开国,拓跋鲜卑在参合陂一战击垮后燕,以万钧之势下太原据并州。
河东薛氏保持了一百余年的独立自主告破,彻底投降魏国。
站在薛氏堡前,不光梁广倍受震撼,王镇恶、崔也是惊嘆不已。
“今日方知河东薛氏之盛!”崔低呼。
王镇恶咽咽唾沫:“万一话不投机打起来,兄长可以挟持我做人质!
威明公顾念翁父旧情,想来不会眼睁睁看著我丟掉小命~”
梁广笑笑不说话,紧盯著隆隆开启的坞堡西门。
为了借粮,便是龙潭虎穴也得走一遭。
崔显余光向他,见他神情自若,气息沉稳,不由暗暗点头。
作为外来户,只率百余骑便敢造访薛氏堡,单凭这份勇气定力,此人也绝非等閒可比。
吊桥降下,梁广跨马上前。
薛铭、薛靖骑马从桥头走来。
双方互相打量著。
“敢问可是梁使君?”薛铭拱手见礼。
“正是!梁广求见薛宗长!”梁广还礼。
“吾乃薛铭,这位是阿弟薛靖!
家严年事已高,不便出堡相迎,特命我兄弟二人前来迎接!请梁使君坞堡內一敘!”
薛铭笑著,说话还算客气。
“多谢两位郎君!请!”
王镇恶凑上前拱手道:“见过两位叔父!”
薛铭笑著和他寒暄两句,注意力却一直放在梁广身上。
薛靖也紧盯著他,暗自惊嘆於此人之年轻。
崔自报家门,二薛也不敢怠慢,友好地见礼问候。
双方一起走过吊桥,穿过西门进入坞堡內部。
和井氏堡侷促布局不同,薛氏堡犹如一座县城,且远比普通县城要坚固热闹听王镇恶说,此坞堡內部曲庄客不下五六千户,若遇紧急情况,把附近乡民聚拢,屯驻七八方人不在话下。
一入西门,梁广便见到大街两侧列队的步骑甲士。
千余衣甲齐备的步骑军,齐刷刷向他一行投来目光。
相较於衣甲鲜亮、铁鎧鍠亮的薛氏私兵,梁广身后百余骑满身灰土,只穿著一身灰黑裤褶,上身套襠皮甲,兵器也只有刀弓弩箭,略显寒酸了些。
梁广也在观察这些薛氏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