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统一思想,树立目標
梁广从崔顗身上收回目光,
中央朝廷也好,宗族豪强也罢,都是以土地、人口作为底层利益。
这是生產力所决定的,谁掌握土地人口,谁才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
田制改革、版籍重造,对於士族而言並不陌生。
普室南渡后,成帝司马衍在桓温支持下发起“庚成土断”,把北迁侨民编入郡县户籍,清查士族藏匿人口,扩大自耕农数量,为晋室及时输了一波大血,
在北方,坚即位之初就下詔恢復魏普士籍,整编户帐,使赋役如魏普旧制。
可以说,在当前士族、豪强、坞堡帅林立天下各地的大背景下,只要当权者足够强势,发起丈量田地、清查藏匿人丁的“土断”,几乎是必然举措。
割士族豪强之血肉以补朝廷,何乐不为?
这些深层次目的,以及影响和后果,在座眾人里,或许只有韦洵、王买德,
崔三人能看得透彻。
前二人无须担心,唯独崔,乃清河崔氏正支郎君,本身就是河北一等一的汉家高门代表。
他的反应和態度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或许是因为平阳一郡的土断改革,对清河崔氏无甚影响,崔没什么过激反应。
这样就已经足够了,他只是不希望崔显过度解读他的改革之法,影响整体团结。
至於清河崔氏接不接受,暂时不在考虑范围。
悉罗多、慕舆盛、屈突涛三人一直不说话。
从听到所有迁徙人口,都必须登造版籍,重新按用工分配开始,他们三人就满脸不情愿,牴触情绪明显。
论实际统领人口,他们三人最多。
其他人只是损失几百个僮僕、部曲,他们三部各有部民近方。
一下子打散分走,他们岂不成了光杆酋帅?
梁广一直留心三人反应,淡淡道:“慕舆盛,说说你的想法。”
犹豫了下,慕舆盛拱手道:“我自不敢违抗君侯之令!
只是,鲜卑、杂胡不擅农耕、营造,就算把由地分给他们,恐怕也照料不好》
他小心翼翼观察梁广神色,一咬牙道:“可否请君侯允许三部继续以放牧为生?”
屈突涛也恳求道:“鲜卑人天性游牧,只恐难以田业为生,请君侯体谅!”
悉罗多一向和二人不和,不过在此事上,他也坚定地和二人站在同一阵线。
毡帐內安静下来,梁广看著三人不说话。
眾人皆是默不声,气氛一点点紧张起来。
梁广语气平静,打破僵持:“鲜卑部民在关中生活十余年,长门亭也有不少耕田,只是苦於无人指导,疏於打理,故而亩產不高。
往后,汉、氏、鲜卑、杂胡混居,共同编入一套版籍,设立劝农官吏指导农桑,何来不擅田业之说?”
三人相互看看,低著头不说话,还是满脸不情愿。
梁广脸色不太好看,悉罗多抗拒分走部民,他一点不意外。
这傢伙就是个未开化的地道鲜卑人,满脑子部民、牛羊、马群、女人,汉字也不识几个。
慕舆盛、屈突涛从小长在关中,和氏羌汉人共同生活多年,也曾到长安太学读过书,竟和悉罗多一样目光短浅,让他大为失望。
“我只问你们一个问题,三部之下还有各姓氏族头人,若不给足好处,这些氏族头人可会为你们卖命?”
梁广语气略显严厉,他要做的,就是彻底打散部落氏族制度,把群聚的部民变作以家族、同姓氏族为单位的小个体,避免他们聚眾成部。
慕舆盛、屈突涛低头不语。
悉罗多道:“我可以率领部民四处征伐,抢占土地,只要有足够多的草场,
部民们就可以不用耕种!”
梁广气笑了,这傢伙还打著部民为兵,汉民务农的心思。
如此一来,又回到胡汉分治的老路子上。
刘渊、石勒、慕容偽靠著这条路创立基业,却都没能走得长远。
匈奴、羯人、鲜卑,依靠本族民作战,汉民和其他族耕种养活,作为国人高人一等。
一开始的確可以快速建立军事优势,培养一支能征善战之军。
可少数族上层军事贵族的腐化难以避免,时间一长,且不说兵源根本不够,
必须徵募本族民之外的族人入伍。
单就上层腐化墮落、宗亲贵族之间爭权夺利,这些问题必然会爆发严重內斗。
梁广成为梁氏少君,本身就是军事贵族领主身份。
藉助这个身份可以集眾起势,却不能把这套制度当作构建政权的基础。
低秦立国之初,也是走的胡汉分治之策。
符坚王猛改革,架空单于台,摒弃绝大多数部落官职、尊號、架构,全面推行汉化,就是希望实现胡汉合流,彻底採用汉家制度治国。
低秦的强盛、衰落皆来源於此。
梁广魔下没有特別强势的军事贵族,在团体中,他的个人威望也足够高,正好可以实现大范围去部曲化、私兵转公化。
当然不可能完全杜绝、消除私兵部曲,却要儘量避免在今后的扩张战爭里,
养出羌酋姚氏、仇池氏酋杨氏这样的军事贵族。
梁广语气愈发严厉:“三部鲜卑必须打散编入版籍!
所有迁徙民和本地百姓,按照魏普旧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
十里为乡,设置里吏、里魁、亭长、亭侯。
户帐由乡蔷夫统计,交由郡县核查!
凡氏族头人,德行上佳者,优先考虑乡里吏员人选!”
梁广一指悉罗多,厉斥道:“你若实在不服气,我拨给你原悉罗部民三千人,你带上他们北上走雀鼠谷去往太原。
我再给你开具一封关,请并州刺史王腾放你出雁门关!
你捨不得游牧生活?
那好!盛乐城、弹汗山以北,多得是广草原给你放马牧羊!你去吧!
你也可以去转投慕容垂!
前提是,那老儿老得糊涂了,不计较你的杀子杀孙之仇!”
梁广一顿劈头盖脸怒骂,悉罗多噗通跪倒在地,哭丧著脸直呼君侯息怒。
慕舆盛和屈突涛满脸不自然,屁股针扎般扭来扭去。
君侯虽是在骂悉罗多,可他们越听越不是滋味,好像把他二人也骂了进去?
毕竟他们也有舍不下游牧生活的嫌疑....
“请君侯息怒!是我等糊涂,目光浅薄,不识君侯用心!
我三部一定遵照君侯之命,安排部民登造版籍!”
慕舆盛和屈突涛急忙下拜。
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竟有帮悉罗多求情的一日。
梁广收声,抹抹嘴上唾沫星子,有些意犹未尽。
藉助骂悉罗多,顺便敲打其余二人,这是他收拾鲜卑三部的惯用使俩。
以悉罗多的头脑和行事风格,挨骂是常有的事,眾人见怪不怪。
谁让这傢伙没眼力见,总喜欢往枪口撞。
“给你们三日动员时间,三日后,我亲自到东岸主持登造版籍!
告诉部民们,若有不情愿者,大可以离开,绝不为难!
敢有鼓动闹事者严惩不贷!
若是出了问题,唯你三人是问!”
...谨遵君侯令!”三人苦著脸拜首。
他们三部的同姓族民还是归其统领,只是这半年多来陆续归附的其余鲜卑杂胡,就得分走成为民籍,由县乡直接管辖。
这也是他们彻底走上汉化道路的第一步。
这三万多人在关中生活了十多年,对於汉民制度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