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出使慕容永
去年冬,慕容永率领西燕残余势力进入弘农郡,击杀弘农太守阮琦,又击退符暉派来支援的秦军,进而封锁函谷关,据有弘农全郡。
作为备受慕容垂家族鄙视的“国之枝叶”,自燕灭入秦以来,慕容永几乎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近几年来,更是一直顛沛流离,四处流亡,
原本追隨慕容泓、慕容冲兄弟,以为可以在关中大千一场,为慕容氏復建大燕贡献一份力量。
不想遇上樑广,麋战半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仓皇逃离关中。
跟隨慕容衝进入河东,凭藉流寇化战法迅速壮大实力,本以为能占据河东有一番大作为,不想又把梁广那贼斯招来。
这僮奴子不在他的平阳好好呆著,跑到河东跨郡打击,又一次粉碎了西燕扎根河东的幻想。
这一次,慕容永算是看明白了,梁广这贼命中带煞,正好和他们慕容氏相衝,双方绝对不能挨著。
惹不起就躲远一些,慕容永把目光投向了弘农郡。
不过西燕在河东的失败更加让他明白,要想成事,他必须当家做主挑大樑,
头上不能再有任何肘,身边不能再有任何异议。
杀掉慕容冲、慕容恆,所有决策皆由己出,感觉的確轻鬆自在了许多。
他摩下的西燕军和各大將领,经歷过关中、河东长达三年的征战廝杀,有了质的蜕变。
自流窜进入弘农,对付阮琦统领的郡兵简直不要太轻鬆,函谷关阻截洛阳秦军,打得也很顺利。
远离梁广这个克星、煞星,慕容永觉得人生的路顺畅许多。
慕容永选择弘农作为棲身地,绝不是无的放矢。
一来河东兵败撤离时,距离弘农一河之隔。
其他郡县要么太远,要么所属势力暂时惹不起。
二来弘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便於立足,今后也有发展壮大的空间。
弘农郡北濒黄河天险,南依秦岭山脉,西接华山与潼关,东控函古道,地理格局上称得上“四塞之地”。
东面的函谷关扼守函古道,虽不在弘农直接控制范围以內,慕容永也可以通过驻兵峡石口和谷水上游河谷地,掐断洛阳秦军西进道路。
沿黄河南岸的弘农盆地土壤肥沃,自西汉推广代田法以来,弘农便以粮储丰足著称。
不管把都城放在长安还是洛阳,都可以把弘农郡作为副粮仓使用。
秦岭北麓茂密的森林提供大量优质木材,並盐、岩盐储量充足,还有大量不同时期遗留下的冶铁作坊。
汉书食货志记载“弘农、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
河东有的,弘农都有,只是在西普太康三年析置上洛郡后,弘农辖地大大减小,田亩面积上比不上河东。
慕容永入主弘农城,才算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有了一点“燕王”的派头。
西燕政权,也正式从流亡势力,进阶为地方割据政权。
今日,慕容永在郡守府改建的王宫內摆宴,与慕容友、慕容钟、段隨、韩延、刁云、杨弘、张幸一干王公重臣饮宴取乐。
杨弘是弘农杨氏子弟,相比起杨亮、杨期父子,他只算旁支族人。
弘农杨氏也是早期南渡土族之一,如今坐镇魏兴、上庸两郡的杨亮父子就是代表人物。
天王坚病逝,北方大乱,一部分南渡士族旁支子弟北返旧土,打算找机会另起炉灶。
杨弘家族也是其中之一。
不巧的是,杨弘带领家眷、族人,部曲僕婢刚刚回到弘农,就碰上慕容永杀阮琦败荷暉,占据弘农全郡。
不管是否自愿,杨弘都只能选择投靠慕容永。
符秦面临崩溃,南渡士族北返,还有一大原因,就是这些小宗旁支在江南实在混不下去。
当下在东晋,九品官人法已基本没落,中正官对於士人的才能、品行考评已经无足轻重,不能作为选官任官的凭据,
通过考订先祖官爵姻亲,作为授官准绳的谱制度也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这玩意儿要想造假並不难,且在庶族势力崛起,大量中下层寒门,乃至庶人进入仕途掌握权力以后,杜撰冒充高门冠族已成常態。
门阀子弟能力退化,寒门士人掌握庶务,已成为当下时期,东普朝廷特徵之一。
土庶混淆、土庶合流已有明显趋势。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选官入仕变得卷上加卷,士族小宗、旁支不只要和同样门第出身的士人比拼,还要面临寒门庶人的激烈竞爭。
要想参与权力分配获得利益,选官入仕是第一步。
大量士族小宗旁支,连这第一步也迈不过去。
杨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只能痛下决心,率领本宗北返寻找机会。
如果他早来几日投在阮琦幕下,大概率会被慕容永当作顽抗派闔族而诛。
如今,他得慕容永看重,出任尚书右僕射,搭档慕容友主持一郡內政。
另一位张幸是弘农本地坞堡主,豪强代表。
论池以西,靠近洛水的山间盆地有一片坞堡联盟,號日“孤山坞”,张幸就是孤山坞堡联盟的首领。
张幸原本追隨太守阮琦,眼看慕容永连战连胜,果断背刺旧主投了慕容永,
封陈郡公,任驃骑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