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大预言家:崔浩
大都督府前衙灯火通明,官员军將、从属书吏来来往往。
每个人脚下都如同踩了轮子,疾走如飞。
每个人的神情都惊人的相似,拧紧眉头抿著嘴,神色凝重的同时,仍旧有条不素地履行著各自的职责。
吏们抱著一文书,在各个吏房、曹房之间往来奔走。
军將们三五成堆,低声议论著接下来的局势变化。
各曹、各司主副官员坐值官房,按部就班地处理本衙署的公务。
早在年初,大都督府上下就在为这一日的到来做准备。
更曹、户曹、工曹.:::.各曹郎按照要求做出应急计划,此后每三个月做出修改和更新。
一些事务性机构,譬如军器司、牧司、仓稟司.:::.该下发的军械物资早已下发各军幢队,储备数额每两月上报一次,还要配合大都督府不定期抽查。
各军府、前后左右四军,各级军將..::.抽调哪些军府成军备战,哪些暂时作为预备役留驻,左司马王买德早已制定好徵调计划,经由梁广几次修改后形成预案。
为了应对这一日,平阳政权从心理到行动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前衙大堂內人头攒动,灯烛如萤火般闪动。
一旁的小屋內备有水食,与会之人如果腹中飢饿,可以隨时前去取用。
梁广的说话声不时响起,多数是对某项决策做出最后拍板决定。
韦洵、崔、王买德、屈突涛等高级別文武臣僚,提出补充性决策意见。
其余参加议事的郡县主官、军府司马,多半是在默默聆听和记录,把分配到自己头上的任务牢牢记下。
前军將军赵鹿、后军將军皇甫毅,会同汾西关守將呼延愷、公国府右中尉王懿..::.已在月前陆续抵达永安,分別驻守介休、汾西关、永安县城、鼠喉关....”
梁广站在一幅悬掛的巨幅堪舆图前,指著平阳北边的西河郡、太原郡方向做出部署安排。
六千余府兵、一万五千余名辅兵、夫役,已在最近两个月內,陆续开赴永安驻防,作为此次成卫平阳以北的主力军。
主要指挥由赵鹿、皇甫毅负责,呼延愷、王懿、屈突涛、支为辅助。
守御核心是介休、永安两座县城,汾西关、鼠喉关是阻敌关键,连同平阳以东的西沟关,形成整体防御体系。
他们的任务,就是应对来自普阳符不的军事威胁。
“.....据斥候探查,晋阳秦军已开始向祁县、京陵等地调动,不出所料的话,蒲坂、蒲津关战事会率先爆发!
不出一月,荷不兵马必定会大举进犯,以配合长安中军形成夹攻之势..::,
屈突涛押送五万石军粮抵达洪安,之后以洪安为中心,构建第二道防线,主要任务是防备敌军绕道蒲子,下谷稷山攻入平阳腹地.::::
我走后,平阳军政交由韦洵、崔、王买德主理,防务御敌之事,以左司马王买德意见为主..:::
若遇爭持不下之事,稟报两位夫人决断.....”
“臣等谨遵君侯之令!”
虽未明说,一眾臣僚们心里清楚,主上口中的两位夫人,自然是盈和慕容娥英二人,也只能是她们。
梁广交代完最后的安排,心里一块石头也算落了地。
兵力部署、粮秣调拨早已到位,赵鹿、皇甫毅俱是稳重擅守之人,辅以呼延愷、王懿两位年轻驍將,又有王买德、韦洵、崔三人坐镇平阳,只要內部不出大乱子,平阳安危可保无虞。
支镇守西沟关,凭藉关隘险要,上党王亮就算调集一万兵马来攻也足以应对。
本次防守的重点,还得是连通平阳、西河、太原三郡的雀鼠谷通道。
而介休、永安就是这条通道上的北口、南口两处关卡。
这也是他目前所能做出的最稳妥的部署安排,为了应对此次危机,也算是掏空了家底。
左军將军苟平、右军將军慕舆盛,已经率六千府兵,八千辅兵开赴蒲坂,会同李方、河东军准备应对长安中军。
此前大都督府定下的“北守南攻”战略计划,各项布置在今晚大会召开之前,就已全盘落实到位。
“此役关乎孤与诸位身家性命,关係到数十万军民存亡,望诸位务必恪守本职,尽心用命,上下一心共度难关!”
梁广起身环视眾人,缓缓拱手:“功成之后,孤必定不吝重赏!”
“誓死追隨君侯!”眾臣僚齐声大喝。
悉罗多突然大吼道:“君侯千秋万岁!”
短暂的安静过后,衙堂內爆发出阵阵山呼“君侯千秋万岁!”
声浪从前衙传开,所有官员军將、从属书吏都在齐声高呼,山呼声在黑夜里传出极远。
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加激励人心。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为之效忠的平阳郡公,能否真正蛟蛇化龙,就看这一次能否顺利渡过难关。
此一役后,梁公之崛起,將无可阻挡而他们这些元从功臣,极有可能追隨梁公开创一个全新时代!
梁广听著震耳欲聋的山呼声,不禁露出笑容,饶有深意地瞟了眼悉罗多。
这廝怒目圆睁,声嘶力竭地挥拳大吼著。
悉罗多搭档王懿夺下介休,回到平阳,梁广便让他復任右军副將一职。
这胡蛮能力还是不错的,进步之心更是炽烈无比。
许多时候,身边也的確需要这样带头喊口號的傢伙。
天快亮时,大会结束,梁广单独留下韦洵、崔、王买德三人。
“元庸紧抓农事不可鬆懈,今年冬小麦的播种扩大至五万亩,其余杂粮也儘可能多地播种些..:::
复种、间作套种、肥由..::.这些农產制度、技术改良革新不可停下,要多尝试,不要怕失败.::
,
梁广又著重叮嘱韦洵。
他最关心的还是农事问题,事关明年能否吃上饭,几十万军民生死与之相关,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今年秋收算是顺利完成了,只是大量人丁的抽调,必然会影响明年夏粮播种府兵几乎抽调一空,每个府兵隨行至少两个部曲充作辅兵,成年劳力抽走,
每户府兵家中农事必定受影响。
明年,仅仅是保证府兵粮食供应,就是一项艰巨任务。
如果战事能在腊冬之前结束,农事影响还算可控。
只是大战一起,什么时候结束可不是他说了算。
战事拖延越久,越不利於明年的农垦计划,进一步影响的就是民生稳定。
这项沉甸甸的担子,几乎全都压在了韦洵肩上。
“主公放心,仆已核算过,五万亩的冬小麦播种基本能够保证。
另外,汾东去年新垦稻田,经过一年肥田后,新年或可增產不少。
就算战事拖延至明年开春,也不至於动摇平阳之根本.....“
顿了顿,韦洵又道:“当然,战事越早结束越好!”
梁广看著他,不知从何时起,他黑介下的鬢髮已有根根斑白,眼袋略显乌青,脸上的疲惫似乎难以消除。
“元庸劳心庶务,也得多多注意身体,不可过度劳累,以免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