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梁胡乃圣王邪?
褚爽、谢澹回到鸿臚寺馆舍,屏退余人,只留建威参军陶潜和褚爽的一名幕僚在场。
谢澹推窗往四周廊道看了看,確认四下里无人监听,
“梁广是何意?不愿接受天子詔册也就罢了,怎么还敢否认普室华夏正朔的地位?莫不是他以为占据八郡之地,称周號就能和我大晋划江而治、分庭抗礼?”
谢澹压抑著咆哮声,在房间里快步走来走去,不时振摆的臂膀显现出他此刻內心的愤怒。
陶潜为二人奉上茶汤,便和褚爽幕僚坐在一旁,也不敢贸然出声打搅两位郎君。
褚爽默默跪坐著,饮了口茶汤似乎心事重重。
“梁广难道认为,符秦才是华夏正朔?笑话!
一个氏人政权,何况存续至今也不到四十年!”谢澹满脸怒。
房间里安静片刻,谢澹见无人应和他,大为不满地瞪著褚爽:“弘茂兄,为何不语?”
褚爽放下茶盏,嘆口气:“梁广其人,心思不浅啊!”
谢澹和他对案而坐,手肘撑著矮案:“弘茂兄也认为梁广太过狂妄?”
褚爽面色凝重:“言语上的狂妄倒还不足为奇,我忧心的是,梁广此人野心之巨,不亚於昔日的坚!
今日他一番话,表明了是要与大晋爭一爭华夏正朔的地位!”
谢澹愜了愜,失笑道:“就凭他偽周八郡之地,百余万口?笑话!他凭什么?昔日符坚一统淮河以北,百万大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號称投鞭断流,不照样折戟寿阳城下?
我看分明是此子骤登高位,忘乎所以了!”
褚爽摇摇头:“梁广一番话的用意,我看不只是如此简单!掩藏在骄横之下的,还有併吞天下的雄心壮志!
景恆试想,假使北人再无汉胡之別,一应胡族都能融入汉家文化,参照汉家典章制度建立大一统王朝,届时凭江南之力,如何与之抗衡?
就好比再来一次肥水之战,而北军再无慕容垂、姚、翟斌、朱序、张天锡肘,而江南之地又无人能像文靖公(谢安)一般站出来总揽大局,届时又將会是怎样结果?”
谢澹呆了呆,脸色陡变苍白,嘴皮子哆嗦著:“不可能!符秦崩溃,北方大乱,梁周不过一割据军阀而已!
何况慕容垂、姚在世,纵使他梁广有魏武之能,要想统一北方谈何容易?”
谢澹咬著牙,又补充一句:“最起码短时间內不可能实现!”
褚爽苦笑了下,世事无常,谁又能说得准呢?
昔日肥水河畔,晋室朝廷也无人会想到,一个坚、融魔下的年轻军將,
六年后將会成为拥据八郡,与慕容鲜卑双雄並立的北方雄主。
自昔年八王之乱开启,北方大部分时间都处於战乱动盪之下。
一代代胡酋君主应运而生,又一代代火隨风去。
唯一不变的是汉胡矛盾始终存在。
这也是胡族军事政权能够快速建立,却文往往无法持久的根本原因。
符坚在吞併关东燕国之前,在处理汉胡矛盾问题上,已经做得足够好。
低人虽然拥有“国人”名义,实际地位待遇却也不比汉人高多少。
石勒当年虽然重视教化,在襄国城置办了十余所小学,可在对待羯人,汉人和其余族民的態度上,胡汉分治的区別还是较为明显。
羯人作为第一等国人,不论是授官、占田、赏赐,还是律法层面的法理地位,都要比汉人和其他族群部民优厚太多。
羯人固然是坚定拥石赵政权,却也无可避免地激化族群矛盾。
石虎时期,统治的残暴更是加剧了不公平现象。
石虎一死,族群矛盾彻底爆发,再閔改姓建立再魏,更是把汉胡矛盾推向了极致,彻底引爆中原大乱。
符坚在王猛主导下推行的汉化改革,汲取石赵溃亡的经验,在胡汉分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公平。
以符氏为首的氏酋权贵,原本就和汉民在陇右之地共居数百年,又跟隨符氏迁往河南,在中原地带为石赵征战了十余年,打下良好的汉化基础,改革起来阻碍较少。
二十年励精图治,关中地区的族群融合达到新高度。
可惜四万户关东鲜卑的迁入,十五万户氏民外迁,再度使得关中族群矛盾尖锐起来。
南征之后,这种矛盾彻底爆发。
褚爽和许多好友討论过这个问题,如何才能化解北方族群矛盾。
爭来爭去,大家都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答案似乎无解。
可是此行平阳见闻,似乎让他脑中有灵光乍现的感觉。
他不禁思考,为什么周国所置的四门学馆里,汉鬍子弟可以同席读书?
简里之间的汉人府兵、鲜卑人府兵,为什么可以做到比邻而居?
汉人府兵招收鲜卑人为部曲,而鲜卑人擅耕种者也不在少数。
匈奴人、鲜卑人可以作为牧官、牧户,专门为周国朝廷养马放牧,发挥族群技能优势。
而且在律法层面上,根本没有国人一说,只有身份版籍不同。
民籍、军籍、商贾籍、百工杂户、贱籍奴婢....:
乍一看,与魏晋旧制似乎没有多少区別。
可內在变化却相当深刻。
民籍良人占据绝大多数,有不少都是曾经的部曲、佃户、僮奴,属於私户。
这是梁广大力推行去部曲化、去私兵化得来的结果。
军籍分两种,一是世代相承,却有固定考核標准,能进能出的府兵。
二是募兵性质的全脱產职业兵,属於临时军籍,给由、吃军餉、厚赏赐,立功者更有机会授勋,参加銓选后有机会授官出仕。
目前募兵只存在於梁广的私人亲军,虎军、龙武军,拢共不到五千人。
其余商贾籍、百工杂户仿照旧制而设,诸如服色、车马方面的限制有所宽鬆,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只在入官学、徵募府兵方面受到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