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还是得靠自己人
正当莫子溶等人在欧洲再次引爆一轮东方热,并让我莫大王以一个戏曲家、药学家,赛里斯帝国恢复者身份在西方爆火的时候,东方的战前准备也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
但第一件出现的事情,就给了莫子布当头一棒。
叶宪阳经过不断游说劝说,但客家中卫以上军官中,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不太同意把父母兄弟都接过番。
这倒不是他们都反对莫子布对满清的态度,而是这些人确实对把全家都接到南洋,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他们在考虑,万一我莫大王这出点什么问题,没有在南洋站稳脚跟,那他们在老家的退路也没有了,全家,甚至全族都得困死在南洋这边荒。
莫子布迅速的意识到,这次北上,不能像以前那样倚重客家人了,本来他还准备大肆征召安戴的客家军团,现在看来不能这么做了。
这倒不是说他们一定会出问题,但肯定是存在可能的。
把自己关到书房中冥思苦想了两天,莫子布最终确定,要在北河打破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那么他能完全依靠的,只有两类人。
第一类就是欧洲来的雇佣兵,这些人中一部分是莫子布从缅甸和印度带回来的,一部分是从荷属东印度挖角来的。
其中的主要军官,则是第一次欧洲使团带回来的,包括瑞恩斯坦、路易.库伦等主要军官和精锐炮兵、骑兵。
他们得了莫子布极大的好处不说,按照满清如今僵化腐败体制的组织力和敏锐度,八旗的官老爷们可能会想到策反客家人,但他们绝对想不到来策反这票法兰西人,甚至都找不到沟通的渠道。
除了这些人以外,他最能依靠的,最后还得是明香人。
不管是莫家的粤西乡党,还是陈家的嘉定明香人,亦或者是罗阿爷、刘知三他们这些会安明香人。
这些人才是完全没有退路,跟莫子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基本盘。
此外,由安戴地区封臣组织起来的共和第一团也能够完全信任,这些家伙出身大小封臣家庭,家人基本都到南洋来享福了,满清无法提供足够的本钱来策反他们。
想到这里,莫子布立刻拉上小表妹陈依珍,带着两岁多的长子阿森,时隔两年后,再次回到了嘉定。
此时的嘉定,与之前被阮氏控制时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莫子布自西贡河入海口往上,一路所见全是阡陌纵横的良田,在这些良田好土之间,一般由十几栋房间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生产队。
莫子布粗粗看了一下,每个队都几乎控制着上千亩的良田。
他随便走进一个生产队中,奔出来迎接他男女老少脸上,明显能看到那种由生活安稳、富足带来的油光和发自内心的笑意。
“大王,自从您打回来了,咱们明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生产队长是个黑瘦的老头,读过几年书,种地是把好手,祖籍漳州,祖先是跟着曾经的明香二王之一杨彦迪南下到嘉定的。
“如今小老儿在的这西河村,有明人三十七户,丁口一百一十七人,健妇八十四人,老弱一百零四人。
皆按男丁三十五亩,健妇二十五亩,老人奉养田十亩,孩童养丁田五亩算,全部都分发下去了。
太上国主这些年又带着官府给大家修水渠,修汲水车,挖池塘,平整道路,还在农忙时出租耕牛助耕。
所以这些年都是丰年,大家日子可好过了,都想着大王什么时候再回嘉定,咱一定要好好来拜谢呢。”
莫子布细细算了一下,三十七户人,就有人口三百零五人,差不多每户八个朝上了,看来有了安稳的环境和土地之后,明香人的人口暴涨的很快。
莫子布朝后看了看,那些闪着亮晶晶眼睛看着他的明香人壮男健妇身后,果然都有一堆的小不点,甚至有些妇人看上去最少三十五六了,竟然还有身孕。
队长嘿嘿一笑,“现在生一个崽,大王就给分五亩养丁银,到了十六岁就能分几十亩的丁口田。这哪是在生孩子,这是在生家产,大家自然要多带一些崽。”
莫子布哈哈一笑,湄公河平原地域广大,地势平坦,水土肥沃,现在不过才生活着几十万人,再多十倍都不愁没地方分地,只要这些人舍得生,他就舍得分。
“劳力还够吗?这么多健妇要带崽,男人们一定很辛苦吧!”
队长点了点头,然后很快又摇了摇头,“庄稼人哪有不苦的,再说还可以从潮州佬那里买人嘛。
他们把家生奴卖到咱们这边来,咱们把占城、高奴卖给他们。
现在每一户明人中基本就有两到三个暹罗农奴,加上不缺耕牛,农忙时可以雇人,不但种地没问题,大王规定的乡兵十日一操,我们也完成的很好咧。”
说着,队长往远处指了指,在明香人的房屋外面搭着一些简陋的竹楼,一些穿着与明香人不大一样的黑乎乎男女正跪在地上不敢抬头,想来这就是那些从暹罗买来的农奴了。
在此时,兴唐的明香人向暹罗的潮州人买农奴,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
这些潮州人中有些父系纳真在暹罗已经呆了四五代人了,对于驯养萨克迪纳制下的农奴,说得上得心应手。
一般来说,兴唐这边不听话的高人和占城人,基本都会被打包送到暹罗,然后补差价换回听话的农奴。
那些不听话的真腊和占城农奴,就由专门做这行潮州人调教,再卖给暹罗内部的贵族。
这样把他们分散在异国他乡,又打杀了其中桀骜不驯的,剩下就要好用的多了。
甚至这些年,暹罗的潮州贵族们已经在上缅甸抓捕缅人,把他们其中听话的训练好之后,返销到兴唐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