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我大虞自有国情在此
行宫中,皇后郑诗诗端着一碗参鸡汤过来给莫子布,看到莫子布的那一刹那,她眼睛都亮了起来。
莫子布接过鸡汤,很轻松的就把郑诗诗的拎了起来。
是真的拎,而不是抱,郑皇后二十五岁了,但仍然只有1米55左右,体重不会超过九十斤,跟莫子布这种一米八三,一百七十多斤的壮汉放到一起,显得极其娇小。
“哈哈哈!”郑诗诗得意的笑了几声,两条细细的大白腿一缠,立刻就挂在莫子布身上。
两人一路纠缠着来到了莫子布的书桌前,郑诗诗缩在莫子布的怀里,无意中看见了桌子上税制改革的文件。
于是她换了个姿势,背对着坐在莫子布的怀里,开始用手好奇的去扒拉。
“百分之十五!”郑诗诗小小的惊叫一声,随后看着莫子布,“陛下是不是太急躁了点,咱们连半壁江山都没到呢。
妾身听说,广东的乡绅地丁银只有不到百分之七,这相当于是让他们多交了一倍的税。”
百分比这个词,也是在莫子布的授意下,嘉定太学翻译西方大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所著的通用数学时,由莫子布亲自命名的,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了。
听到郑诗诗这么关心,莫子布有些怜爱的摸了摸她的脸蛋,莫子布知道,他的这个皇后其实内心很有些慌张。
因为在这个时代来说,女人生不出孩子,几乎能算得上一件罪状了,就更别提郑诗诗还是皇后。
随着莫子布的地盘越来越大,他子嗣的问题就越来越被人关注,郑诗诗名下虽然有一个儿子,但那是陪嫁媵妾吴蒨所生。
这孩子有一半的泰人血统,放到南洋或许是泰人等土著心中完美的君王,但是在中国,基本就断绝了未来继位的可能性,特别还是在莫子布大搞民族主义的情况下。
中原的汉人是绝对无法接受一个有一半泰人血统皇子的,除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反观郑诗诗最大的竞争者小表妹陈依珍,那就太强大了。
小表妹是明香人出身,祖父是莫子布外公陈上川的族弟,这样一来,明香人和粤西乡党都是支持小表妹的。
莫家内部,太上皇帝/后两口子也都是支持小表妹的,毕竟太上皇后陈氏可是小表妹的姑奶奶呢。
而现在在莫子布麾下最活跃的广府人也支持小表妹,因为大家都是说粤语白话的,远比说潮州话的郑皇后和说客家话的叶小妹更亲切。
最重要的是,小表妹诞下的阿森,不但是莫子布的长子,还非常聪明。
八岁的小人,已经学完了三百千,前天还拿着一本蒙求来向莫子布报喜,因为他已经学完了这本书了。
所谓蒙求,是唐代李翰所写的蒙学书籍,全数2484个字,差不多每四个字就是一个典故,属于三百千后的进阶版。
莫子布考了他一下,果然每个典故都烂熟于胸,连洪乔掷水这种典故都知道,说是学完了绝对不是吹牛。
除了这个以外,这小子生下来就有七斤多,长到八岁了,基本没生过病,这简直就是接班人最强大的条件,身体好保证了他很难出现意外夭折。
所以感受到巨大压力的郑诗诗,最近总是试图帮助莫子布处理一些政事,以此表现出他这皇后很合格,是个贤内助。
莫子布有些哭笑不得,郑信这老丈人到底是怎么教女儿的,这要在一般家庭,能帮男主人解决很多事情的妻子确实是贤内助。
可这是在皇家啊,皇后这么搞的话,那可是有干政嫌疑的。
不过莫子布还是对郑诗诗解释了起来,因为皇帝这个寡人可是没自称错的,莫子布有很多真实想法不能跟下面人说,所以跟皇后说一说真话,也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办法。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种条件,那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同意的,比起一年多交点银子,江南士绅得到的更多。
因为目前这天下最会读书,最能读书的,全是江浙皖赣这片的江南人。
朕解除了异地为官的限制,他们除了本县人不能在本县为知县,本府人不能在本府为知府以外,其余的限制都没了,这可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善政。”
说着,莫子布开始坏笑着从后面解开郑诗诗的小裙子,“而只要江南的士人搞定了,闽粤之地都是咱们自己人,他们也没多少好田地,好田地都被八旗抢了,现在捏在我手里成了皇庄。
那么这样一来,江浙皖赣闽粤六个经济强省的士人都支持我,其他地方的士绅,就没法反抗了。”
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是实话,因为此时的中国税收版图中,这六个省除了福建因为体量问题外,其余全部在前十,哪怕就是福建,算人均赋税的话,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他前十的选手中,山东、河南、河北完全是靠人口推上去的,除了山东好一点,河南河北在朝中的影响力完全不够看。
后世的经济好一些的湖南湖北,此时的地丁银缴纳竟然跟福建在一个档次,显然很多田亩被隐瞒了。
至于四川,至今未从明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现在的四川省是后世四川加重庆两省,这么大的地盘,人口比福建还少一百多万,缴纳的地丁银还不如甘肃。
这钱给的少,自然也说话也就没有分量,以后他们就很难在江南已经同意放弃所有赋税特权的基础上再作怪了。
郑诗诗勉强听懂了,她嗔怪的按住莫子布作怪的大手,又有些佩服的回头看了莫子布一眼。
“陛下真是仁君,让这些士绅多出了一点,百姓的负担,就要轻很多了。”
莫子布哈哈一笑,这自古行政,其实就是要看君王能不能从士绅手里,合法又合理的多弄出来钱。
比如孙可望,他主政西南的时候,在云贵这种穷地方把税都收到百分之二十朝上了,百姓还不觉得压力很大,军队费用还足。
这就是真正的国家宰相的本事啊。
不过莫子布摇了摇头,“朕可不算什么仁君,之所以要让这些人把钱拿出来,减轻百姓负担只是附带的。朕主要是要让这些士绅的土地收益下降,把虚高的田价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