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43章 第二轮南征

第143章 第二轮南征(1 / 2)

第143章第二轮南征

“臣绝无此意!”王应熊听罢,当即又跪在了地上,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语气无比真挚道:

“只是,将士们多出身川贵,因为西贼肆虐,滥杀无辜,如今家园被毁,妻离子散,他们与贼寇之仇,不共戴天。

臣自受封云贵川三省总督以来,日日夜夜盼望着的,便是北攻成都,擒杀西贼张献忠,为大明平贼,如今实在不愿半途而废!”

朱慈烺听了,微微颔首点头,他知道王应熊和张献忠的恩怨,很清楚对方死咬着张献忠,并非是麾下将士骚动那么简单。

王应熊在崇祯七年,擢文渊阁大学士,一时风头无两,但后一年,便因为张献忠破凤阳,毁皇陵,而他包庇座主,凤阳巡抚杨一鹏和温体仁的姻亲,凤阳巡按吴振缨,预泄诏旨,被范淑泰参劾,最终罢官,返回巴县。

要知道,这一次罢官之后,一直到崇祯十五年,周延儒荐其以自代,想要倚仗这个强狠的盟友为援,他才看到了一丝重返朝廷,官复原职的希望

在十一月,崇祯便召王应熊入朝,但周延儒一死,王应熊抵京之后,请求入对,并没有得到崇祯的准许,而请求归田,立马就被应许了,只能由金陵折走江西,最后又回到了巴县。

再往后,便是一直到了朱慈烺南下应天,重振朝纲,王应熊才再度得到了重用,但却是一个在遵义督师,名为督师而无师可督的局面。

“朕明白你的忠心,但你不明白朕的苦心啊!”朱慈烺深深叹了口气,他知道想要说服王应熊前往云南,好好经营,并不简单。

“陛下,臣.”王应熊一时有些愣住了。

他在遵义督师,确实够苦了,连麾下的标营,都是散尽家财招揽的,这陛下还能有什么苦心?

“朕登基以来,只任命了三个督师,一个是何腾蛟,一个是堵胤锡,另外一个便是你王应熊。其他人无论名号如何,实际上都是总督一省,只有你是总督三省。

何腾蛟自不用说,他本来就是湖广巡抚了,调到江西主持大局,无可厚非,堵胤锡也是近来立下了招抚大功,由巡抚提拔上来了。

湖广,江西固然重要,但四川,云贵就不重要了吗?建奴南征,其中必有一条路径是由川入滇的,但天下又有谁还能凭一己之力,收拾西南乱局?”

朱慈烺扬声质问,俨然就是早有准备。云南,贵州二省,在现如今的朝廷官员们看来,确实是荒蛮野地,想要说服王应熊在哪里踏实做事,并不简单。

“非熊,朕派你总督云贵川,便是知道你有本事稳定住局势,江西,湖广二省,大明至少还有兵马驻守,还有成套的官府体制在,可云贵川各地都是乱糟糟一片,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此等重任?

现在,朕在江北,赣北,湖广都已经组织起了大批兵马,足够挡住鞑子了。但朝廷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而这件事,非你莫属,交给其他人,朕是万万不能放心的。”

王应熊一听朱慈烺原来对他这么重视,心中一阵惊喜,回想起自己稀里糊涂间就得到了重用,而且也确实是总督三省,下辖的地界,远超何腾蛟和堵胤锡,便突然释怀了一般。

朝廷除了所谓的尚方宝剑,还有一开始从云南,贵州,川南府库中拨的几万两银子,确实不多,但朝廷有朝廷的难处,陛下也有陛下的无奈,王应熊觉得自己作为臣子,确实应该体谅体谅陛下。

想到这里,他似乎被自己说服了一般,当即拱手抱拳问道:“陛下所说的更重要的事情,可是指强军所需的饷银?”

“没错,精兵强将,最重要的就是钱粮,朕这次想要派你领兵去云南,一是平乱治滇,使云南成为今后四川抗清灭贼的后勤基地,二便是要你组织人手,采掘滇铜,以资国用。”

朱慈烺一面说着,一面转身走到了一边的长桌前,在地图上“云南”的位置上轻轻敲击,眉头紧锁,缓缓开口道:

“非熊,这一次的云南之乱,根源在土司,而滇铜难以采掘,每年只有区区十几万斤,根源也在土司。朕意已决,要派你在云南,重振大明之威,为将来全面推行改土归流,彻底解决云南之患,做好准备!”

王应熊听了,心头不由得一震,改土归流牵涉甚广,稍有不慎便会激起更大的动乱,陛下这未免也太看得起他了。

过了好一阵,他心中斟酌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殿下,治理云贵,改土归流确为治本之策,但西南,特别是云南,土司势力根深蒂固,且多与地方的朝廷官员有所勾结,臣短时间内,恐难以顺利压服地方。”

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对王应熊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但随即又目光坚定道:

“非熊所言不错,沐府坐镇云南数百年,战功赫赫,也未能完全压服地方,这其中确实困难重重,但若不改,云南恐怕将永无宁日!

土司割据,政令不通,叛乱不止,百姓饱受战乱威胁,苦不堪言,唯有改土归流,才能将云南的土地,人丁真正掌握在朝廷手中,数以千万计的滇铜,也才能得到完全开发,真正助力大明中兴。”

王应熊听到这些,哪里还能不知道朱慈烺的态度有多坚决?他其实不是没有预料到这种可能,早就想好了对策,沉吟片刻,当即又道: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云南局势复杂,土司盘踞地方,对朝廷阳奉阴违,也是冰冻三尺,早已非一日之寒,若要解决,恐怕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如何稳扎稳打,说说看!”朱慈烺听了,微微颔首,态度也随即变得温和起来。

“臣以为,若要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得分三步行动。其中,第一步,是分化瓦解。”王应熊见状,当即拱手抱拳道:

“云南各州府的土司之间,绝非铁板一块,朝廷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给予那些顺应改革,归顺朝廷者,正式的官职俸禄,甚至是调到朝廷重用,使其家族也能为朝廷所用,并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逐步削弱那些顽固土司的势力。”

朱慈烺点了点头,赞同道:“分化瓦解,给予利益,拉拢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各个击破,此计可行,但手中必须掌握强军,否则给予的利益便是肉包子打狗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在川南,重庆,贵州已经召集了数万大军,精兵数千,猛将如云,西贼都不是对手,入滇之后,必定威慑住各方土司。”

王应熊笑着奉承了朱慈烺几句后,他知道朱慈烺这是在告诉他,为什么要将川南,重庆的大军调离,紧接着又说道:

“土司改制,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步,便是在分化瓦解之后,对那些摇摆观望者,恩威并施。对于愿意改制的土司,给予优待,使其安心为朝廷效力,对于顽抗者,则坚决予以武力镇压,以儆效尤。”

“恩威并施,方能树立朝廷威信。”朱慈烺当即笑着补充道,“但这些,都得和开采滇铜,恢复云南的生产结合起来,滇铜开采的利益极大,若是产量翻几番,拿出其中一成分润,便足以使得各方安定。”

“可”王应熊犹豫了好一会,还是没忍住问道:“陛下所说的滇铜,真的有那么多可以采掘吗?”

毕竟,若是滇铜产量能翻一倍,到三四十万斤,那他收买土司,以蛮制蛮,就压力大减了,若是滇铜产量到了百万斤,这入滇可就是难得的肥差了,有了这笔钱,云南的这几个土司算得了什么?

“那就得看非熊你能组织多少人力开采了,这就是朕为什么要你带着数万大军和对应的随军家口入滇的原因。”

朱慈烺说着,视线从地图上移开,转向王应熊:

“改土归流的关键,除了分化瓦解,恩威并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解放云南各土司治下的那些奴隶,分给他们田地,发展生产。

那些土司之所以称之为蛮,便是其体制落后,公然蓄奴,除了那几个土司王,全民皆奴。这些人虽然是土司王的族人,但地位十分低下,若是用朝廷的名义,召集他们,给他们粮,给他们银,让他们吃饱饭,他们恐怕也就不会再支持那些所谓的王了,甚至还会倒戈一击。

云南的盐铜资源都十分丰富,相较于三四百万人口,田地也不算少,粮草自足,绝对不成问题。孤意欲大力开发滇铜,以此为基础,充实国库,同时还可发展西南的农业,商业,改善民生,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土司改制带来的好处,改土归流的基础,便也就有了。

而非熊你也可以借此在云南招募土司兵,打造一支如同石柱白杆兵那般强大的军队,一来为改土归流提供坚实的后盾,二来也是为将来北伐,收复四川,提前整训西路大军。”

王应熊听完,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虽然还有些顾虑,但已经理清楚了思路,当即拱手抱拳道:

“陛下圣明,唯有将此等种种结合起来,改土归流才能最终成功。”

但王应熊也没有直接将事情应下来,他还需要从朱慈烺这里争取到更多的支援,才能确保在云南的行动成功,眉宇间登时又闪过一丝忧虑,道:

“陛下,云南的铜矿虽然储备丰富,但开采难度极大,而且山高路远,运输不便。如果能召集蛮人,矿工倒是不缺,可臣担心如此偏僻之地,采掘技术落后,恐怕还是难以达到陛下的要求。”

朱慈烺听罢,确实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非熊所虑极是,但事在人为。江西,湖广等地便有经验丰富的矿工和冶炼工匠,堵胤锡之前便招揽了大部,若是云南矿工不足,朕到时再让堵胤锡调一些技术不俗的工匠入滇,传授先进的开采和冶炼技术。

不过,滇铜若是产量翻番,今后必须得设立矿业衙门,专门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矩,确保这些铜矿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

王应熊得了朱慈烺的许诺后,连连点头称赞道:

“陛下思虑周全,臣佩服之至!如此一来,滇铜开采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朱慈烺闻言,笑着走到窗边,望向远方,窗外的阳光洒落在他的身上,映照出他坚毅的面庞。他很清楚,云南的改土归流,不是那么简单的,王应熊和云南的地方官僚之间,也必然会矛盾重重。

但只要未来几年云南风调雨顺,滇铜的开采也获得进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些波折都将不值一提。

不过,前提是王应熊能和沐天波,杨知畏等人一起,击败叛乱的滇南土司。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