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46章 天骑军的作用

第146章 天骑军的作用(2 / 2)

周世显闻言,同样毕恭毕敬出列,上前一步,面目严肃地答道:

“回禀陛下,据锦衣卫传回的密报,清军近来加快了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调兵遣将,单单是在开封府,便集中了超过三万大军,其中还有数千八旗军。

不过,现在暂时还无法确定这支兵马是要南下湖广,还是江淮。臣已命潜入河南的锦衣卫严密监视清军动向,一有消息,他们立刻就会派人回来奏报。”“嗯。”朱慈烺闻言,不由得眉头微蹙,接着又吩咐道:

“多尔衮这是要给朕布下迷阵,让朕分散兵力,虽然他大概率要南下湖广,但还是要小心,密切关注清军动向,绝不可掉以轻心。”

“臣遵旨!”周世显躬身领命,他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很清楚一场新的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陕甘那边情况如何?”朱慈烺又问道。

他记得这个时候陕甘地区会因为清军对招降的明军,顺军分而治之,加上剃发留辫,爆发第一次绿营军起义,那将会延缓清军南下四川的步伐。

周世显继续答道:

“回禀陛下,陕甘方面,因为大量绿营因为抬旗,通过圈地获得了土地和奴仆,对清廷十分忠心,基本没有反意。

面对军队必须剃发的旨令,虽然也有人反抗,但几乎都是孤立无援,最终很快失败,而且大多是因为叛徒告密,甚至里应外合。”

朱慈烺点头,他自从锦衣卫那里知道了多尔衮没有原本历史上那么疯狂之后,便明白自己面临的压力更大了。

当然,这些绿营军的统战价值,就是他领着大军打出来的,否则清廷一定会和原本历史上那样,以辽东汉将驾驭关内汉将,强推剃发易服,进而引发各地起义。

在原本历史上,一个多月后,手握重兵,前不久刚刚击败了李定国的清廷汉中总兵——贺珍,便会重举义旗抗清,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以示继承李自成的事业,率兵两万出连云栈,一举攻占凤翔。

与此同时,在当地驻军武大定,石国玺与宝鸡驻军高汝砺的配合响应下,贺珍迅速攻下了陇州,固原等地,杀清总兵何世元,随即静宁,灵台,关中各地义军群起响应。

但现在,朱慈烺对于贺珍是否起义,甚至起义之后,还能不能有如此战果,牵制住何洛会所统领的陕西清军主力,已经没有把握。

“陕西,特别是汉中的军情,要重点关注,一旦清军由汉中进攻保宁,军报传到朕手中的同时,也立即传一份给重庆的高一功。”

“臣遵旨!”周世显拱手抱拳道。

朱慈烺对于张献忠的表现,并不抱太大希望,这个所谓的大西王,现在已经疯了。

如今,刘体纯驻守岳州,已经不会北上增援贺珍,清军若是没了陕南义军的牵制,很快就会南下,大西军现在内部危机重重,四川挡不住多久。

不过,现在重庆是高一功驻守,他手下有整训之后的近万强兵,据城而守,借助山河地势,挡住清军数月,必定不成问题。

现在朱慈烺最担心的,其实还是高杰,黄得功,还有凤阳的驻军,在江北上百个屯堡的配合下,能不能完全挡得住清军偏师,甚至阻击清军主力一段时间。

他前不久刚刚把张煌言从赣北调回来,派他前往巡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凉爽的晨风抚过原野,空气中还带着几分寒意,露水挂满绿色的叶尖,田野间此时完全就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张煌言骑着马,沿着新修的官道缓缓前行,目光不时扫过两旁的田地和前方那个高大森严的屯堡。他的身后,还紧紧追随着一队护卫的骑兵。

而另外一个书生模样,看那身军服,官职也不小的军官,同样骑着一匹战马紧紧跟随在他的身旁,不时与他低声讨论着屯堡建设的实施情况。

“这些屯堡依托河流,堆垒土墙,易守难攻,屯田与防御融为一体,确实设计巧妙啊!”那个书生模样,名叫甘溪的军官看着官道旁又一个土墙围起来的屯堡,不由得惊叹道。

张煌言闻言,微微颔首,沉声道:

“是啊,这些屯堡不仅是抵御东虏的坚固堡垒,更是保障百姓在战时安居乐业的后盾。陛下高瞻远瞩,此举可谓一石二鸟。”

“孙子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而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甘溪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喜研孙子兵法,酷爱火器,如今看到这些屯堡,他甚至已经能想象清军强攻不行,狼狈北撤的情景了。

“这些屯堡的土墙之上,只要部署有火器,清军强攻的损伤必将更大。而屯堡之内,皆是宗族亲友,众志成城,战意也必定昂然不衰。”

张煌言听了,点头赞同道:

“子先,我果然没看错你,当今天下,像你这样熟读兵法,专研火器的读书人,不多了。陛下命我在江西设法招募一批秀才举人,上千秀才,上百举人,也不过九人符合要求。”

明末的读书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存在,虽然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胸中无半点经国济世之华的庸人,但其中也不乏张煌言这样年纪轻轻,就自学成才,能文能武的。

而出身南昌府奉新县,崇祯十三年考中举人,自号“小神童”的甘溪,同样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或许是沉迷孙子兵法和专研火器,他并没能在功名上更进一步。

如今,朱慈烺为了扩充教导总队,吸引思想开明的读书人,直接让张煌言招募他们,组成了教导总队的新一届教官团。

张煌言收到朱慈烺的诏令后,安排好一些事情后,立刻就带着原本留在赣北的教导总队的小班子回来,而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他重点培养的甘溪,则在此番巡视屯堡建设的队伍中。

两人策马疾驰,很快从官道拐进了乡间土路,奔向了刚刚看到了的那个屯堡。

随着金黄色的阳光洒向田野,屯堡校场上,数百农兵已经在军官的指挥下集结,准备接受上官的检查,他们早前并没有接到命令,前前后后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才终于集结完毕。

张煌言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这些毕竟不是正规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那么快集结,已经算是精锐了。

甘溪同样不是纸上谈兵之辈,他看着面前站满了农兵,并且已经开始演练的校场,感慨道:

“这些农兵还算是训练有素,特别是士气十分高昂,与江西那些暮气沉沉的卫所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张煌言眯起眼睛,仔细观察着校场上的农兵。只见他们队列整齐,动作娴熟,手中长矛挥舞得虎虎生风,虽然只会少数几个动作,但看得出相互间有配合,根本不像是一群农夫。

他微微颔首,深以为然:“陛下深知强兵乃兴国之本,而强兵必先强民,这才大力推行屯田之策,寓兵于农,同时解决了流民安置和卫戍兵训练所需的军粮问题。”

二人此行受命巡视江北各地的屯田情况,考察农兵训练成果。北方的清军已经开始集结,随时可能南下,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而一路北上,张煌言这个亲身经历过江淮保卫战的人,可谓是亲眼见证了屯田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昔日因为战乱变得荒芜的土地,如今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座座坚固的屯堡拔地而起,农兵们在田间耕作之余,勤加操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战力。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洛阳锦 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 隆万盛世 偏执竹马真香了 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 强制娇宠金丝雀 炮灰觉醒以后[快穿] 下等关系 摆烂后,社恐真少爷被宠坏了 鬼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