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着头并不敢直视帝王威严,双手向上接过由太监从陛下手中取来的卷轴紫钗先是打开扫视一遍,确定了画像正是前几日那副,便有条不紊的回道:
“回陛下,紫钗替公主寻的那人名萧望舒,乃是萧家少爷,太子殿下幼时伴读,正是画像之人。”
“什么?吾让你所寻之人当为姚策,何时成了萧家少爷?”
“当时殿下并未告知名讳,那萧少又中了第二名殿下同……”
紫钗忽而住了口,她想起公主的交代,差点说漏了嘴,她连忙告罪道:
“奴婢有罪,办砸了差事,还请公主殿下责罚。”
未放过两人丝毫神情变化,端阳的惊讶,紫钗的迷茫做不了假,这位帝王未发现不对,终于暂时肯放下自己的疑心,拾起那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真心。
“哈哈哈哈哈。”
这笑引回了案桌前两人的注意,端阳意识到什么,在陛下发话前,自己径直跪了下去,被皇帝一把搀住。
“好了好了,吾儿先起来,不过是阴差阳错罢了,这宫女你私下处置就是。父皇且问你,你心仪之人当为姚策?还是这画中之人?”
“儿臣……”
端阳惊了一下,突然转过弯来。
这是父皇给她的选择,原本她以为画中之人便是姚策,如此皆大欢喜,如今不是,那她是要选所爱?还是弟弟?她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自然是画中之人。”
她听见自己心中的回答。
而随着她声音落下,帝王喜上眉梢。
于是便有了今日授官时的这场“赐婚”,可这位陛下千算万算没算到,萧望舒会拒绝,他深吸几口气,想到女儿期盼的目光,到底压下火去斟酌道:
“为何不愿?可是担心仕途,此事毋须担心,驸马若真有本事便是丞相也做得。”
众位大臣自是哗然,这是天大的恩赐,他们不会怀疑帝王的承诺,纵观中山国历史,驸马入仕并不少见,可为防外戚干政驸马官居高位,乃之丞相之位者,怕是独此一份,端阳公主圣宠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帝王亦有爱才之心,萧望舒卷册皇帝印象深刻,如此纯臣人选,日后交给永衡他也放心。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在帝王发怒之前萧望舒继续道,“实在是臣有隐疾,不敢耽误殿下。”
话一出口萧望舒还算淡定,他本就做好了不成婚的打算,大业未成他无成家之心,若成了婚也是平白耽误人家。
诚然陛下不会轻易相信,可陛下也绝不会做出当众或强行查验此事的行径,那才真是失了皇家颜面。
这是一步险棋,而萧望舒赌对了。
于是大殿内心有疑虑的帝王、不知内情的众位大臣和门外值守的禁军侍卫,以及一大早得知消息,称得上匆忙赶来,此时正站在门外还未来得及遣人通传,面目苍白的太子殿下。
皆露出了或惊愕、或张大嘴巴、或用隐晦视线扫视萧望舒某处、或一脸惋惜的神色。
并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某种诡异的沉默之中。
其实抛开某些因素不谈,萧望舒的这个说法确实是最好的方法。
“你……嘶……”
即便是皇帝,他最先的反应也是不信,随后就被自己否定。
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不觉得会有人为了不娶公主谎称自己有隐疾。
这样的谎言实在太容易被戳穿,何况此话一出,这汴京上下不会再有女儿家愿意嫁给他。
即便是假的,只要他在位一天,萧望舒就绝不会留下任何子嗣,就算日后他不在,萧望舒但凡有子嗣,便是谁也可参他个欺君之罪,这么明晃晃的把柄,想他萧望舒如此才智,又怎会做这般吃力不讨好的蠢事。
还是那句话,他既然许下可保他入仕的承诺,这萧望舒又怎么会不明白怎么做对他仕途更有利。
退一万步讲,皇帝也不觉得萧望舒有这胆量敢蒙骗于他。
如此他倒不必揪着不放,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可这样端阳那孩子少不得要伤心,不过萧望舒既然有疾,作为父亲即便端阳这孩子再喜欢,他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想来柳儿也不会由着端阳乱来。
心中百转千回,也不过瞬息之间,这位帝王终究是挥手,放过了萧望舒。
“罢了,起来吧。”
此事暂且算是揭过,无视各种奇怪的目光,萧望舒仍旧稳如泰山行礼回到队列。
恰巧内侍通传,太子拖着病躯上前行礼。
太子此次前来自然是为了萧望舒,可眼见对方三言两语就化解了危机,倒显得他此行多余,不过戏还是要唱下去。